国家安全视角下的全球治理

——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在郑州大学举行

2024-0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7月19日,由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新疆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国际安全研究》《东北亚论坛》的专家学者,郑州大学党政办公室、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师生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在欢迎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再次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围绕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的议题,举行学术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按照国家总体安全布局的战略要求,中共河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郑州大学共建国家安全研究院,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现实需要相结合,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切实回应时代命题。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志敏代表会议协办方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学会第一时间在郑州大学召开研讨会,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为加强高校之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副会长高飞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原点在河南。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长期发挥着核心作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思想、培养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人才是时代使命。郑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宏阳主持开幕式。

  大会发言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陈岳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方长平在发言中提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在:大国竞争尤其是中美竞争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加大、一体阵营化开始盛行、地区热点问题突出、大国关系周边化等;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治理出现的新动向:从治理领域看,统筹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从治理理念看,中国坚持的开放型区域主义;从治理机制看,中国主张合作性的“中国+集体”;从治理目标看,从稳定为主到现在更多强调“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安全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客体。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可金在发言中提出,二战后,在凯恩斯和怀特的方案基础上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联合国体系使得经济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得到了控制,但是今天经济安全化再次凸显。经济安全化使得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束缚了新质生产力与社会活力。经济安全化的主要根源是治理问题,是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的经济金融秩序出现了问题。今天两条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一条是以经济效率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一条是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本土工业链,必须在顺应供应链重组的客观趋势基础之上来重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以此来明晰经济和安全的界限,从而让经济更好,让安全更有保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在发言中提出,从结构层面造成全球不安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国际格局的调整和变动,在该层面上存在制衡原理与平等有序的原理影响国际安全的结构;二是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内在的分离和冲突,即全球安全的国内政治基础,特别是对全球安全具有系统结构稳定性意义的大国,其国内政治的多变性、无常性、摇摆性,造成了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不合作引起的冲突,进而带来全球安全结构根基的不稳固。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义虎,河南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孙君健,辽宁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淑云,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贞晔也参与发言。

  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丽在发言中提出,基于欧盟2015年以来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我们分析发现欧盟数字主权战略呈现“规范与权力”兼顾并重的战略模式,即权力控制与权力监管规范相辅相成,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战略方案。然而,在欧盟颁布的数字政策中,又发现“数字主权”在概念界定、限度适用、手段操作层面存在泛化趋势,这可能会导致欧洲“一体化理念”的倒退、更加封闭的“欧洲堡垒”的重铸、全球规范性“数字监管者”的退场等问题。对此,欧盟在观念层、政策层、执行层三个方面加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数字主权战略。具体包括强调“自主和价值性”战略理念,夯实“协调创新”的制度基础,发展“软硬兼并”的数字实践。欧盟数字主权战略的调整与变化,进一步加剧中国、美国、欧盟在全球网络空间的战略博弈,对此中国要有充分的战略准备。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基地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振江提出,无论是国家安全、政治安全还是任何安全,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人的安全;跨境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必须依靠国家间的有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从全球层面来加以管理。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国开始出台控制移民的政策,全球移民治理出现重大挑战。中国在管理和服务华侨华人以及外国人来华管理方面对世界有重要贡献,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国移民的治理,对世界移民治理也有重要贡献。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马润凡主持大会发言下半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宗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向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戴长征,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韩隽,复旦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蔡翠红先后发言。

  在闭幕式环节,苏长和作会议总结,感谢郑州大学积极承办此次“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本次会议召开意义重大,研讨议题广泛实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片区副秘书长单位组织协调作用,以培养更多的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人才。余丽主持闭幕式。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下午,举行了学会秘书长会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