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

2024-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7月11日,作为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山东邹城召开。会上发布《儒家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效果分析报告》。

  发掘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入世有为的历史特质孕育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朱瑞显表示,儒家思想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哲学,总能在历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对解决当今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具有宝贵价值。

  当现代性内在矛盾及其带来的危机日益暴露时,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智慧的潜在价值便日益凸显出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提出,在当代语境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建构方面,能够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某种启示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的建构方面,有助于优化人与人的关系,重建社会信任体系。

  在当代,儒家文化以其开放包容的时代品质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认为,儒家文化是推进现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为培育现代价值提供了思想沃土,为现代世界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东方生活样板。挖掘儒家思想智慧在现代文明、现代价值、现代生活中的价值,要“明体”,多元阐发儒学精髓,把握儒学成功塑造历史文明的原理和规律;要“达用”,强化现实问题意识,深入挖掘转化儒学的现代价值;要“贯通”,推进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互融互促。

  当代中国从历史中国走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丹认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和平理念、人文精神、包容性和大同理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文明基础。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理论的指导,也是中国人民由历史苦难中汲取历史经验并升华形成的自觉选择,符合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李润和提出,儒家思想中“天下归仁”与“平天下”的理念对于当代“共同体和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是各种思想与主义的共同追求。儒家“天下归仁”的实践及其公共性,透过个人道德自觉和伦理实践,特别是“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实现社会和谐与政治秩序的和谐。同时,通过共同体成员的道德自由意志和责任意识,以及执政者的德治和公正政策,能够达成“平天下”的理想和共同善的实现。

  儒学思想传统的重审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刘云超提出,重审传统,在主观上,要不断破除当下学术发展的习焉不察之惯性的一面;在客观上,要不断利用新出土文献与新的被纳入文明互鉴视野的内容、视角、方法,从对哲学与思想的源头、原典性文本的重新审视出发,以全新的视野开辟路径。

  基于对孔子思想结构的分析,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泽波提出以三分法而非两分法对儒学发展脉络进行新的判定。他认为,应将与成德、成善相关的儒学思想要素划分为智性、欲性、仁性三大部分,突破西方长期以来理性、感性两分思维模式的束缚。同时应看到,在两千多年中,儒学分别发展出以孟子及后来的心学为代表的仁性之流和以荀子及后来的理学为代表的智性之流。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语言暨文化研究学院教授伍晓明则重新审视孟子“四心四端”这一儒家关键议题。在他看来,孟子的“四心”理论强调仁、义、礼、智的内在性和道德责任。进一步厘清“四心四端”的内部结构问题,有助于从道德责任的角度推导出更为直接的启迪当代人行动的道德力量。对孟子的讨论的分析,能够看出思想的责任在于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通过是非之心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以羞恶之心推动人类反思和改进行为,这表明思想在面对所有生命时具有共同共通的责任。

  会议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记者 张清俐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隋萌萌(报纸) 贾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