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2024-07-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202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复杂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能否有效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的战略能力最大化。而推进一体化的根本在于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发挥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如果脱离了“党的领导”这一军魂,军队就会变质,更谈不上形成“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我军要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

  强化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加强对军队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顶层设计,比如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构建大国储备体系,推动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如此才能够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落实“四个坚持扭住”要求,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改革创新,全面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志。

  强化使命担当。军队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全军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做社会主义国家的忠实捍卫者,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始终做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

  狠抓工作落实。军队要把“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最高的政治要求和最高的政治纪律落实到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之中。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优化国防科技建设体系和布局

  当前,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已然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重大趋势。我们要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把国防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构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

  巩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加大国防科技创新投入,努力把握军事发展主动权、未来战争制胜权。如今,科学技术已成为核心战斗力。信息技术成为改变战争面貌的根本动因和主要推手,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智能化战争的面纱逐步揭开,战争制胜机理将产生颠覆性变化。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前沿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军事能力优势的颠覆性技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要把科技创新这个强大引擎发动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为此,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不断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要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构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

  要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和体系结构科学化水平。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国防军队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战略能力的出路在改革,新时代我军必须向改革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重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

  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为牵引,深化国防军队改革。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建设是是经济建设坚强的安全保障。国防建设必须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将两者不平衡的方面坚决纠正过来,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努力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

  管理粗放是长期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要下大力气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坚持以效能为核心、以精确为导向,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完善“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和我军建设质量效益。要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构建符合信息化作战需求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体系,以便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求,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的向导。长期以来,受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羁绊,国防和军队中积压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我军发展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我军战斗力生成和发展。全面、彻底的改革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攻克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举措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开创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新局面要求全军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问题倒逼,实施标本兼治,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富国强军的社会合力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

  发扬光大“爱国拥军、爱民奉献”优良传统是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一方面,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最广泛地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充分运用蕴藏在民众中的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专业技术力量,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军队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大力支援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交通、通信等重大项目建设和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维护稳定生态文明建设等。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探索建立平时服务与战时支前军地协调机制,优先保证军事用地,优先修建国防道路,协助完善战备、医疗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有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依托,我国国防动员能力便会实现历史性跨越,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要积极协调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现实困难。一是制定保障退役军人安置的相关政策,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完善抚恤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做好军属随调随迁、安置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三是落实好针对军人子女教育。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就近入学、随父母调动转学等方面提供支持,尤其要对边远艰苦地区的军人子女给予特殊照顾。

  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强化军民一体的关系、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必将更加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拥军热情,集聚各方力量支持强军建设,保障国泰民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