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性别研究的使命与趋势展望

2024-07-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研究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国际性别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性别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了诸多议题,包括性别认同、性别歧视、婚姻家庭,涉及劳动力市场、教育、健康、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性别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性别对个体、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全面发展。中国的性别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聚焦在对女性的研究,也称为妇女研究或女性学,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了性别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过去四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具有这样五个特点。第一,中国化。大量的研究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第二,系统化。越来越多的性别研究议题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每十年一次的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等大型调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认可的权威数据库,实现了性别研究从零星走向系统的转变。第三,建制化。女性学从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成为目录内专业;女性学的硕士和博士教育得到发展。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了性别社会学研究室,成为性别研究实现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多元化。研究对象从妇女研究发展为性别研究,研究议题不断丰富,涵盖了性别研究的多个领域,包括歧视与不平等、多元化性别等议题。第五,推动社会发展。很多性别研究成果,例如,与家庭暴力和妇女婚姻家庭权利等相关的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几次修订,为执法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性别研究承担的新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天地广阔。性别研究者要成为先进性别文化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构建中国特色性别研究学科体系作出贡献,要担当这样两个重要使命。 
  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发时代之先声,回应时代发展需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性别研究者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问题,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的性别发展问题,例如,性别平等与生育率下降、性别与健康、性别与数字鸿沟、性别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性别与平等,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通过科学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理论创新,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第二,坚持引领风尚,倡导先进性别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性别研究者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把学术理想同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紧密结合,积极提倡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文化,利用研究成果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关于性别平等和多样性的知识和观念。
  性别研究发展趋势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性别研究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坚持创新与融合的原则,在下列领域开展研究。
  一是关注性别研究的多样性。目前的性别研究主要关注女性的发展,要创新性别研究议题,不仅要关注女性议题,而且要重视男性议题,探讨男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挑战和需求,关注男性在就业市场等领域的不公平待遇,重视父职生命历程研究,以及男性对妇女发展的参与等议题的研究。要关注多元性别、性别流动、性别与阶层、性别认同、性别与全球化、性别与移民等议题,以推动对性别议题的深入理解与探讨,促进社会对性别研究多样性的认知与包容。
  二是运用新兴技术深化性别研究。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深入挖掘性别数据,发现隐藏的性别差异和问题,为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要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性别研究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者可以设计模拟不同性别角色的虚拟场景,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性别身份的生活和挑战,从而增进对性别认知的理解和共情;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设计性别平等教育应用程序,帮助学生、教师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性别平等问题,促进性别意识的提升和性别歧视观念的改变。
  三是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创新。目前的性别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教育学、传播学和社会学领域,要融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鼓励性别研究与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医学、精神卫生、生态学等领域的专家合作交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鼓励学者结合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探索性别议题,推动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吸引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参与性别研究项目,创建性别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期刊、会议和学术团体,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交流。 
  四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话语建构。中国性别平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要面向国际学术界,传播性别平等方面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目前,国际上有若干个测量性别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例如性别发展指数(Gender Development Index,GDI)、性别不平等指数(Gender Inequality Index,GII)、性别平等差距指数(Global Gender Gap Index)、性别平等指标(Gender Equality Index)等,这些测量工具还无法准确地评价和展示中国性别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因此,性别研究学者要对这些评估工具开展评价性研究,并积极推动评价体系的修改和制定,使其适应中国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客观、科学地反映这些国家性别发展的状况。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余朋翰(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