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张耀东)6月21—22日,由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湖北自贸区研究院、湖北省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期“新理念 新格局 新实践”论坛专家恳谈会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
与会学者围绕“突破性构筑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为主题,开展了实地调研和交流研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襄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李恒详细介绍了自贸片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使命落实推进情况。襄阳自贸片区将按照党中央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要求,持续推动制度创新,积极探索要素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工作,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襄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贺健就构筑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怎么开”和“如何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试先行和综保区开放引领的作用;三是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襄阳市社科联学术中心主任魏桐围绕发挥襄阳自贸区桥头堡作用提出了三条路径:一是创新沟通方式,主动对接先进自贸区;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自贸区先试先行;三是加快“三港一区”发展步伐,建设襄阳国际陆港开发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元表示,结合襄阳区位优势和历史底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发力,一是要跳出湖北,放眼世界找机会;二是用好用足用活自贸区政策,围绕服务贸易做好文章,三是把襄阳的长板做到极致,围绕教育、人文、历史打造国际旅游大都市;四是要面向未来做好农产品精加工出口。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江国志从襄阳自贸片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造全面对外开放的新襄阳;打造两个高能级的枢纽端口;探索建设汽车及零部件、教育医疗、服务贸易等三个重点行业增长极;围绕申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制度改革、引进国际知名旅游文化公司、建设对外开放服务网站等四项重要工作的布局构想。
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邹德文表示,构筑自贸区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关键在“高能级”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一要活用货物贸易制度创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加速打造外商投资新热土,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二要深化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三要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为境内外人才开展交流、合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人才向自贸区合理流动,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要建节点强枢纽,发挥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合作桥头堡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点的作用,更好集聚要素、优化配置资源,成为资源要素汇聚的重要载体,有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五要结合自身功能和特色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放大政策集成和辐射效应,提升内陆地区的开放能级。
会议由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院长、湖北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昀主持。陈昀在总结讲话时表示,襄阳自贸片区自2017年挂牌以来,提炼总结了400余项创新经验案例,8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9项在国家层面推广。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公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襄阳自贸片区2020-2023连续四年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位,为湖北自贸区建设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与会专家深入调研,分享研究成果,围绕怎样先试先行,哪些方面先试先行,从区位、制度、文化、交通、政策、创新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襄阳自贸片区乃至湖北自贸区突破性构筑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指明了方向。他表示,本次在襄阳自贸片区召开的专家恳谈会是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学院将继续办好“新理念 新格局 新实践”论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据悉,为提升本次专家恳谈会的质效,与会专家6月21日到襄阳自贸片区相关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家们就自贸区制度创新、政策优势、营商环境、税收措施、物流体系和产业发展等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