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类非遗推进乡村振兴

2024-0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地与传承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存活样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以非遗促进乡村振兴,是当代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是当代中国人传承的文化传统。依照非遗内容,主要有如下类别:传统节日仪式庆典、口头传统与文艺表演、传统手艺、传统道德信仰、传统的生态伦理等。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非遗作为文化资源与文化基础,对乡村振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与辅助作用。笔者在此集中就节日类非遗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特别作用进行阐述。

  传统节日既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保护的重要时间平台,也是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并进行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时机。相较于城市,乡村更多地保留了传统时间观念,这不仅因为村民所依存的土地与特定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而且他们的社会关系结构与精神生活都与习惯性的节日时间有着深刻关联。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要从乡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既有的积极非遗元素,为和谐乡土、共富乡土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支持。

  节日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五条路径。

  一是以节日类非遗激活乡村传统文化价值,振奋村民精神,增进地方文化认同,实现乡村精神共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生活方式进入乡村,在乡村人口日益减少的同时,乡村伦理与乡村精神传统明显弱化。乡村精神平庸甚至精神涣散的现象较为普遍,乡村精神匮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大障碍。如何重塑乡村精神,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当下乡村建设的重要主题。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这样才能获得扎根效果。要达到这一效果,节日类非遗的激活与利用是首选。从潮州春节庙会的英歌舞到湖南长乐端午节抬阁故事会,从晋东南社火到陇东社火,从天水伏羲祭典到淮阳人祖庙会,我们都能看到乡村节会的人流如潮。人们以节庆的欢乐与人气周期性激发乡村活力与精神;以节庆中社交伦理强化道德规范,倡导乡风文明;以节会信仰和先贤榜样促进地方社会的文化认同。

  二是以节日类非遗激活乡村社会传统,强化社会联系,增进乡村社会团结。节日庙会既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重要时空平台,也是体现地方年度生活节奏的时间节点。节日承担着规范与服务日常生活的功能,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组织、信仰等的集中体现,对于凝聚村落人心、增进社会团结、构建区域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楚雄彝族乡村的火把节、贵州安顺苗族的跳花节、浙江景宁畲族的三月三、河南淮阳的人祖庙会、青海贵德的六月会等,都是地方人气旺盛的重要节会。过节与赶会成为人们生活调剂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时间。浙江松阳平卿祈福会是浙西南村落节会的典型,值年的四位年轻人负责主持组织一年中四季的祈福会,全村人共同承担费用,共享福德。在协作互助中,村落社会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团结得到加强。在甘肃庆阳,“过香包节”是当地人翘首期待的年度大事之一,家家户户走出家门,到香包集市上欣赏各色香包,并挑选一件属于自己的端午饰品。大家在欣赏消费香包的节日交流中获得了情感联结与心情愉悦。乡村节会常常是在丰收或闲暇时节举行,人们以跨月的连绵时间错置安排各村落的时间节点,以村落接力的方式完成年度节会。浙江景宁从农历六月六开始到七月七结束的马夫人寿诞庆祝巡游会,就是村落之间协调连绵举行。这样为离乡的人安排合适时间回来赶会,村落人气因赶会而兴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气的兴旺,节日类非遗为此发挥重要作用。青海贵德六月会是当地各族人民信奉的文昌神、二郎神二神相会的日子,节会期间二神从各自庙里抬出来巡游,并在村落公共空间欢聚。“神相会,人相亲”,六月会将土族、藏族与汉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节会非遗的文化社会功能特别生动典型。

  三是以节日类非遗激活地方经济,开拓节日消费市场,促进文旅融合,实现乡村物质共富。节日类非遗不仅可以调动精神、增进社会团结与激发社会活力,还可以激活地方经济,拓展消费空间,促进文旅融合,增加村民收入和推进乡村共富。特别是地方节会,它们与地方生产和市场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节会类非遗因其内涵的独特性,不但能够为促进地方经济生活服务,而且常常成为吸引跨地域人群兴趣、聚拢人气、促进村落文旅融合的爆点。无论是青海贵德六月会期间的物资交流会,还是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以地方特产营销与外来商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商贸经济都是节会的主要内容。例如,甘肃庆阳的香包是端午节令用品。当地利用传统节日复兴的时机,将香包打造为当地特色民俗商品。据2024年6月4日中新社报道,截至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已达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超10万人。浙江省级非遗商品松阳的端午茶是端午节令采集的草药制成的饮品,在浙西南流行。为了提升与扩大端午茶品质与营销市场,当地人充分利用端午采药传统,将自然冲泡的草药茶研制成罐装茶饮品,为当地五大主导产业中的草药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节日类非遗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资源利用与特色产业开发的文化路径。

  四是以节日类非遗弘扬地方生态文明传统,为当代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节日类非遗可为生态振兴提供支撑。节日类非遗具有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奏双重时间属性,是我们的先民在天人互动的环境中形成的文化传统。我们在四季节会中可以清楚地感知到中国人的生态文明观念。浙江丽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发源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区,围绕秀丽山水孕育了众多生态性主题的节会。依托四季节会时序中的生态文明传统,松阳平卿四大祈福会与谷雨、小满、立秋、白露节气对应,合理安排生产生活;云和梯田的芒种开犁节,是依照山地气候的节令设置,体现了生态农业的时间安排。浙西南山林资源丰富,当地利用林木资源发展林木经济,香菇种植成为当地生态产业。为了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当地人形成了以菇神信仰为中心的菇神节。

  乡村生态振兴可以结合地方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确定四季节会主题,选择四季合适时间,举办四大生态文明节会,春水、夏爽、秋尝、冬酿,传承文明传统,传播文明理念,吸引外来游客,实现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林旅融合。这是笔者在丽水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中为当地利用传统节日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对于其他地区,笔者认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是节日类非遗对于乡村组织振兴,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乡村节会既是村落重要活动,也是乡村凝聚与乡村组织活跃的时机。村两委与村落民间组织是现代乡村节会举办的有力保障与推动力量。我们应重视节会对乡村组织效用的发挥,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支持。

  节日类非遗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重要传统资源与文化资本,是促进乡村依托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本与精神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节日类非遗的现代价值,善于利用节日类非遗造福当代社会,同时重视维护与传承节日类非遗的内涵,守护好节日类非遗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光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翔英(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