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06-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朱宏晋 王玉福 王婷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与宣传阐释,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6月14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召开。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承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办方供图

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葛汝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办方供图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田玉胜主持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田玉胜主持开幕式,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承高,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潍坊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葛汝千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研讨会现场,思政名师名家分别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辩证特质、理论创新和重大意义,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等主题作了多维度的交流发言。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要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作了《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思考》主旨报告,从领导力量、主要目标、精神动力、制度保障、重要方法、全球视野角度分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着重阐释了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一是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从历史维度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从现实维度看是夯实中国共产党合法性根基的关键举措,从未来维度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二是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三是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时代要求,在于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付科作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特质》主旨报告,报告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以文载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性是做好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原则,人民性是评判文化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以文培元,坚持经济基础与文化建设相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文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活力。三是以文铸魂,坚持历史传承和发展创新相结合。历史传承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创新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密码。四是以文弘业,坚持民族特色与开放包容相贯通。保持民族特色是文化交流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开放包容是凸显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光峰作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及重大意义》交流发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体现在文化领导权的新阐释、巩固文化阵地的新见解、文化自信的新观念、文化人才培养的新思路、网络文化建设的新观念、党的文化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观点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原创性和历史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作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政课教学》交流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完善了思政课的内容供给、增进了思政课的以文化人。他分析了当前思政课在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挖掘整合等方面的困境,提出要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力量,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思政课教学。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作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义》主旨报告,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年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蕴含的守正创新特质,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道理的深、透、活的统一。一是要讲“深”道理,强化理论思维能力训练,用好“内容支撑”,做好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二是要讲“透”道理,引导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融入“七史”,使各门课程横向贯通。三是要讲“活”道理,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浅入深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详略得当”,教学话语的运用要“照本而不宣科”。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俊峰作了《关于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同步推进的思考》交流发言,提出了党建和思政课相结合的四个着力点。一是理论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相统一,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建立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二是理论研究与思政课教学相统一,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贡献力量。三是理论传播与思政课教学相统一,用青年话语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四是理论践行与思政课教学相统一,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瑞涛作了《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交流发言,分析了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四个问题。一是“为何改”,是解决单一教师授课针对性和共情性不强、单纯理论灌输创新性和体验性不强的现实需要。二是“以何改”,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三是“如何改”,要打造“一色二统三味四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四是“成何样”,要打造全主体协同的教师队伍、建设全要素激活的课程资源、建构全链条贯通的教学形式、完善全过程把控的教学质量。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锋作了《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探索》交流发言,认为思政课建设要积极应对数字时代变化,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当前,思政课已经由普通性的数字化教学向体验式的数字化教学转变,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教师要不断增强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活用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体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稳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案例教学》交流发言,对思政课案例教学进行了解读。一是案例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在以例析理、以例激趣、以例导行三个方面。二是案例教学的现实境遇,从机遇来看,数字技术赋能案例发现、教学经验指导教学过程、认知习惯支持案例教学;从挑战来看,内容层面案例选择随意、方式层面案例分析片面、效果层面案例互动欠缺。三是案例教学的原则路径,案例选择坚持真实性和针对性,案例分析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案例互动秉承全面性和启发性。

  为新时代青年人才成长培根铸魂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民作了《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反思》交流发言。他认为,认清和巩固文化主体性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把握、离不开改革开放进程中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和纠偏、离不开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引领以及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解决。要从拓宽文化视野、讲好共同富裕、研究“两个结合”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主体性。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雪梅作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矛盾及消解》交流发言。我国青年的崇拜对象经历了从臆想幻想到注入个人价值的层次提升、从实体到虚实并存的多元发展、从单向接受到双向互动满足青年精神需求的符号价值位移的转变。在对青年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合理引导干预,助力青年科学定位精神需求,引导青年理性对待偶像崇拜,形成科学理性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创造观,更好地承担和践行国家赋予的使命担当。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笃武作了《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交流发言,讲授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思政课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是持续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二是依托医科大学的专业特色,编写《大学生时政教育教程——健康中国》教材,开设《健康中国》课程,深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三是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全面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了“演、讲、行、做”实践教学新名片。四是创新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凸显特色发展。

  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秦茂森作了《以“知行合一”教育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实效》交流发言,介绍了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的成果。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得当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学与用、知与行”转变,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四结合、一贯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于芳作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交流发言,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个问题。一是逻辑起点,体现为有利于在高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利于筑牢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有利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逻辑原则,应遵循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认知与实践体悟相结合、传统线下与数字线上相结合、正面引导与负面批判相结合的逻辑原则。三是实践进路,要扩“融课”、精“融点”、优“融法”、增“融效”、塑“融资”。

  本次会议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主办,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潍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40多名专家和教师参会。

与会学者合影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守正创新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