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6-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6月6日,“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知庶出席会议并讲话。民革中央副主席谷振春主持会议开幕式。

  郑建邦指出,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具有深厚的红色传统,铸就了“爱国、革命”的核心基因。在黄埔精神的激励下,国共两党中的黄埔革命军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荣辱、民族兴衰和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了名垂青史的华章,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助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

  郑建邦强调,着眼未来,我们要缅怀黄埔先辈,弘扬黄埔精神,助力国家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伟业。海内外、岛内外尤其是海峡两岸的黄埔师生和后代朋友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利用好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政治优势,以宽阔的政治胸襟和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深化两岸同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积极宣传黄埔历史,不断挖掘黄埔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黄埔精神永远传颂、代代相传。

  郑建邦号召,“天下黄埔是一家”,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铭记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凝聚起反“独”促统的磅礴力量,共同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使命,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高翔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和革命精神,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统一。历史事实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海峡两岸中华儿女更加需要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艰苦的革命历程,更加需要重温黄埔军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历史,更加需要铭记两岸共同走过的历史岁月,更加需要同心共创、接续奋斗,坚定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追求两岸统一美好未来,把中华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高翔表示,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之际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意义。希望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孙中山与黄埔军校这一主题,展开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学术探讨,在交流互动和相互切磋中增进友谊、凝聚共识,助力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断走深走实走细;围绕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这一主线,以多学科融合为路径,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系统挖掘、科学阐释其历史渊源、思想根源、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基于对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的历史回望,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扛在肩上,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统一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知庶表示,在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黄埔军校同学会愿与民革中央一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继承黄埔先辈遗志,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顺应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黄埔师生后裔参加会议,就“孙中山、黄埔军校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与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和功绩”“黄埔精神与祖国和平统一”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与会者认为,创建黄埔军校这所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学校,是孙中山先生晚年的历史功绩。黄埔军校创建之后,从北伐到抗日、从军事到政治、从组织到人事,黄埔师生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们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就是为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次研讨会由民革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赠书活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