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三辑)

2024-06-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新境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和平发展主旋律,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解决世界公共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拟聚焦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提出中华文明可以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并探讨中华文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实践路径。原文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强大动力。原文阅读
  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更多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以提升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张志强五位学者,共同探讨“守正创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原文阅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和理论遵循。切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四个重要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根脉、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新时代我国文艺文化建设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乘风远航的根本保证。原文阅读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使得中华文明古老的“和平”思想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新的形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这些新生机、新形态的典型体现。原文阅读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6位学者,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探讨其深刻理论内涵和丰富实践逻辑。原文阅读

  (文章据刊发时间排序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