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辑)

2024-06-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文化主体性指的是一个民族在面对古今中外文化关系时所具有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原文阅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厚植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地基之上,是时代发展之所需和历史进步之必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入把握文化对于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诸要素的作用,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因此,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深入揭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将为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之理论精髓,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思想指引。原文阅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并高度概括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特性,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互通关系,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的概括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对西方中心主义民族国家范式历史合法性危机的回应,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表达,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原文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敬德保民”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敬德保民”既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秩序观的人文化体现,也是传统社会伦理建构和政治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撑,集中表达了中华文化“以民为本”的古典智慧和价值诉求,对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养成和人文价值形成影响深远。原文阅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其中,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密切相关。关于这个问题,学者多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三个方面就是文化价值观所指向的人天取向、人本取向和人际取向的和谐。在笔者看来,和谐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个体修为、人际关系和人天和谐的各个方面。原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