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国际传播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2024-06-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李彤钰)6月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Z世代”的丝绸之路国际传播研讨会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期刊矩阵进高校西北行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激发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以高质量国际传播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构建文化出海新格局,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在致辞中表示,“Z世代”作为国际传播的“先锋力量”,要用好融媒体,讲好中外青年交流互鉴、团结协作的丝路故事,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公共外交建设水平凝聚青春力量,并希望通过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进一步创新国际传播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伙伴的紧密合作,为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提出,国际传播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出发,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要在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要深入结合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将新时代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相联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认为,如何把中国故事讲述好、中国立场阐释好、中国形象塑造好,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人力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分享了大量微短剧优质案例,并认为,在国际传播中,要实现极致的文化价值唤醒,通过文化传播、生活传播、周边传播、美学传播、榜样传播和利益传播六大路径探索传媒行业发展和短剧出海的新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提出,应主动探索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进路。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表示,新闻文化传播学界、业界、产业界应致力于在微短剧的生产、传播、评价领域形成综合能力,指导和引领微短剧产业的发展和国际传播,充分发挥好微短剧文化出海“敲门砖”作用。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表示,海外业务要实现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联结;可盈利才能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形象与企业品牌互构;建构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夯实国际传播关键基础。

  与会学者认为,“Z世代”的传媒创新和国际传播应关注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跨平台传播和跨文化合作,以高度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化视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