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5月25日,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陈鸿罡,吉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辛峰,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展示传承处处长吴寒,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陈鸿罡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会上,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作工作汇报。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李倩宣读中心学术委员会名单。中心与黑龙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辽宁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蒙古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张建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钟新分别主持开幕式和揭牌仪式。
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刘信君作工作汇报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单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表示,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对国家革命历史的研究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政治站位,深入挖掘和研究革命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对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大会分为大会主旨发言和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辽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等党史部门及东北三省一区文博、文旅部门等15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革命文物研究、保护及利用的重要论述研究,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与革命文物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思想引领、问题导向、跨界交流,为革命文物研究的深化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以助力“大思政课”建设、共谋发展新局。
据了解,接下来中心将开展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运用、研究工作,切实起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作用。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由吉林大学、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黑龙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辽宁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蒙古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