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工作坊举行

2024-05-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5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办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工作坊”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副所长杨典,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处处长刘京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主持开幕式。

  刘京臣表示,希望实验室未来将学术研究范式革新与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国家决策,服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服务中国话语体系和话语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模型和应用平台建设,夯实成果的实验室属性;在发挥现有研究优势的基础上,产出能够应用于社会政策探索、社会治理实践的研究成果,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

  陈光金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提供更多指导和建议,助力实验室发展;希望专家学者利用实验室这一平台,密切交流、充分合作,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杨典提出,目前,实验室定位于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手段开展社会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社会心理研究,立足于通过科研范式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致力于用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政策的制定、为社会服务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未来,期待与国内各类研究机构开展更多交叉研究。

  此次工作坊是实验室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领域的30余位学者参会,就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社会心态研究的进展与未来方向等议题展开研讨。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志裕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为科学应该如何从传统的“人机互动”视角转向对人与智能体互动的关注,并提出了多个亟待解决的相关研究问题。王俊秀全面系统地梳理和介绍了我国社会心态研究的发展现状、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及当下待破解的难题。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副教授梁海分享了其对人机沟通与人际沟通差异的看法,并探讨了当前人机沟通过程如何影响人际沟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康萤仪围绕当前学术前沿发现,探讨了人类样本与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硅基样本在研究中的行为表现差异及将硅基样本应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着重说明了如何通过智能化设备带来的行为数据采集新途径来拓展心理学研究范畴,并分享了多个社交媒体大数据与机器人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案例。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韩思齐通过非结构性文本大数据量化复杂概念的研究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和计算社会科学来打开学生“学习体验”这个“黑匣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党健宁探讨了人类对智能机器矛盾态度的内在机理,以及决定人类与人工智能互动方式的核心影响因素。

  在圆桌论坛上,赵志裕作题为“智能体与人类交互:实验设计”的主旨报告,分享了如何通过设计行为科学的研究实验处理人类—智能体互动过程中待解决问题的一些研究思路。

  与会学者表示,期望实验室未来能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以促进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吴芸)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