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据法学研究正沿着两种路径不断展开:一是对证据法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研究和关注;二是对证据法具体制度的分析和建构。《证据法的理论反思》一书属于前者,作者郑飞以开阔的研究视野、适当的研究主题和深刻的理论反思,讨论了证据法领域的诸多基本问题,是我国证据法研究的前沿性作品。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分为证据传统的理论反思、证据制度的理论反思和数字证据的理论反思三篇。“上篇”证据传统的理论反思包括刑事证据法的二元传统、理性主义传统中的威格莫尔证据法思想、证据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三章内容;“中篇”证据制度的理论反思包括证据属性的层次性与证据规则的结构体系、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拯救社会公德的证据法药方、中国司法专门性问题解决的“四维模式”四章内容;“下篇”包括数字时代证据法的挑战与变革、大数据证据的审查判断难题和数字时代的刑事抽样取证规则三章内容。上、中、下三篇内容分别关注刑事证据法的传统框架、当前证据制度的热点问题和数字时代证据法的发展。在时间维度上,书中所涉主题涵盖了证据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全书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充满学术理想、雄心勃勃的证据法著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回归证据法学术传统的努力。本书开篇梳理分析了刑事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个人权利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是现代证据法的基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者对于该传统已较为熟悉,但对个人权利传统可能并不熟知。书中围绕个人权利传统作了细致梳理,并阐述了理性主义传统和个人主义传统如何构成当代刑事证据法发展的共同原则。随后对英美证据法巨擘威格莫尔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勾勒。这种回到证据法知识传统的学术努力,聚焦刑事证据法的发展源流,有助于推进对证据法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是重塑证据法知识框架的探索。“证据法是什么”“证据法的功能是什么”都是证据法的基本问题,涉及证据法学科疆域的划定。书中对“证据学”“证据法学”“证据科学”“新证据学”等学科称谓作了梳理和反思,并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证据科学理论体系,有助于推进证据法基础理论研究。而书中关于作为风险防控机制的证据法、基于权利保障的证据法、证据法的激励功能的论述,也展现了证据法学研究的新动向。
三是推进证据法具体内容的革新。我国证据法学正面临着多重挑战,既包括变革社会背景下如何认识真相、证据、事实认定等基本范畴方面的挑战,也包括如何理解证据属性、如何应对科学证据、数字证据之“复杂性”等具体问题方面的挑战。书中对证据属性的层次性作了深入和系统的论证,提出应以“中式结构属性三分法”重塑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已成为我国证据属性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观点之一。
当然,就全书所涉主题的研究而言,书中对于理性主义传统和个人权利传统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及如何融合的分析、关于数字时代证据法如何转型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作为风险防控机制的证据法、基于权利保障的证据法等观点在融贯性解释方面还有待完善。包括本书在内的研究而言,建构具有主体性、融贯性、原创性的中国证据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仍然需要学界的更多努力。
(作者系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