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5-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客观来看,新质生产力首先是一种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生产力的形成是在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决定因素作用下,通过将教育、管理等影响因素作用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社会生产力本质上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演进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也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可见,人类社会生产力形成的一般逻辑为:首先,先进技术的产业化。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及其产业化是形成新的生产力的一般路径,新技术的突破不断进入生产过程,应用于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其次,新的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直至发生质变进而取代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跃升。再次,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社会生产力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增量革命,加速新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二是结构革命,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体系。最后,新的生产力在局部地区形成后开始空间扩散和转移,新的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得以不断优化。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的科技创新,而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这种创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建立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演变和颠覆性变革的时代,科技已渗透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特别是作为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进而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效衔接,致力于研发处于国际前沿的原创性核心高新技术。培育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一方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的产业变革和创新。加快发展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另一方面,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的前沿科技研发及其产业化。同时,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在一定的技术变革推动下,实现传统产业基础能级高级化,是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微观来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优化生产流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宏观来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显著提升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重视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因此,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与绿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中的应用,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建设,使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能源结构及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需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能源领域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能源组成低碳化、能源供应安全化、供需平衡智能化为目标,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变革。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发展阶段的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内涵,其核心体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相互融合形成的发展动力创新化、发展模式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本质是对传统工业化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强调创新驱动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见,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之间可视为一种改进的“技术—经济”范式,即由“技术—经济”范式扩展为“科技—产业—生产力”范式。在这一范式下,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有机互动,在条件上要通过科技创新,在过程上要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结果上则带来绿色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动力支撑。
  第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政府作用机制要同市场机制衔接,政府配置公共资源要同市场配置市场资源结合进行。为了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政府贯彻公平目标的作用主要在收入分配领域,更多地通过再分配和主导社会保障解决公平问题。三是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以科学新发现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共同参与新技术研发,通过合作建立研发新技术的平台和机制等协同创新体系,可以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多重功能的集成化。
  (作者系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天悦(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