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文明与西方交往历程

2024-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古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化石资料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来自非洲。他们说,现代人类的先祖在能人和匠人阶段,分别在200万—180万年前、84万—42万年前、8万—7万年前走出非洲(考古纪年相差颇大),进入亚欧陆地。中国古人类学者提出了“连续进化兼及杂交”的学说,认为数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就是今日中国人的直系祖先,这是主线;北京人后裔与其他族群杂交,这是次类。可以说,人类文明与进化,在摇篮时代就表现为彼此之间既坚持自我又相互交往的历史过程。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20_5752438.shtml

  1898年10月,因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海外。其后,通过在海外十余年的工作和生活,他不仅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了亲身体验,而且对华侨华人的处境和地位、与中国的关系和对中外交涉的影响都有了更为全面的思考和更深入的认识。梁启超通过书信游记、政论建议、人物传记等,留下了诸多关于华侨华人的考察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开创中国华侨华人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而且对后世相关领域研究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20_5752439.shtml

  

  大帆船贸易自开通到1815年结束,前后维持了两个半世纪。西班牙王室独家垄断了大帆船贸易,以防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商品在拉美市场上排挤西班牙商品,避免大量银圆流入中国。因此,大帆船贸易在本质上是为维护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殖民利益服务的。然而,在大帆船贸易运行期间,中国和西属拉美两地人民利用其提供的便利,积极进行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推动了中拉文明交流。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20_5752440.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