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君子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2024-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4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的“立德树人与君子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

会议现场 班晓悦/摄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党委书记汪永红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代表学校致辞。郑水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05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22年先后五次到中国人民大学出席活动、视察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殷切希望学校“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勉励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郑水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养成高度契合相通,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学院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开“‘立德树人’与君子人格养成”学术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5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又是呼应国家新增中国古典学专业的战略举措而开展的重要探索。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与探讨,深化对立德树人和君子人格的认识,为推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张立文围绕“和合与君子人格养成”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张立文结合丰富的中国传统史料,讨论了什么是君子、君子如何治国理政、君子人格如何养成、君子的理想人格等问题。
  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本立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人格分享了对君子人格养成的理解。吴本立结合在爷爷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身边学做人的话题,用感人的事例分享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齐家爱国的君子风范。
   推动“君子文化”传播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提出君子人格是时代新人的血脉渊源和精神底色的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围绕王阳明的立德树人之道作了详尽阐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深入辨析了“正蒙”与“希圣”两大重要概念。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从《汉书•古今人表》的分类概念出发讨论了对君子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分析了贺麟先生的立德树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赵法生就平民儒学时代的君子人格培养作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壁生论述了如何重新理解中国文明中的“家”这一概念。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余治平由“戴仁抱义”的角度分析了君子与儒者价值规定的重合。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静就中国古代君子观及其当代价值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翟奎凤由《周易•大象传》出发阐述与君子人格的全面修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任蜜林结合出土文献《五行》阐述了其中蕴含的君子思想。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何善蒙深入分析了作为百家共识的君子概念。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暨国学系教授张丰乾围绕“质美”与“同美”的关系探讨了《四书》理想人格塑造的目标与途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刘峻杉讨论了我国教育系统培养君子人格的背景和现实可能。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王文东、研究生李明书结合《礼记•儒行》讨论了儒者之行和儒者的德行观。与会学者们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在会议闭幕式上,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李春林、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作了发言总结。韩星点评了会议发言,辨析了当下对君子概念的一些误用,并提出弘扬君子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李春林由内容、氛围和研讨队伍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本次研讨会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指示,推动“君子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育“立德树人”重要指示之间实现有机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创建于2005年,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命名的教学研究机构。2023年学校依托国学院申报的中国古典学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置和建设中国古典学专业,旨在培养能继承并精通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古代经典,掌握中国传统学术路径,具备世界人文学术视野,善于从大人文的视角从事古代中国研究的学生。学生经过专业学习,能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加强中国古典学专业建设,不仅可以担负起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培养人才的责任,更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本次研讨会必将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发展,发挥君子理念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