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4-04-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华文明当代价值与精神血脉,是中华文明的新样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则为中华文明注入现代动力。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激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肯定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传承、自信的姿态促进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具有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品格。正因为如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守正意味着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与“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是历史赋予我们文化大国的责任担当。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创新中国特色,积极探索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结合点,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沉淀,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发展壮大的思想源泉。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要求我们“坚守好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定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发展方式、传播方式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根本思想保障。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以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辉煌成就闻名于世。坚持中国文化自信,就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百年的奋斗史又孕育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的体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继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开放吸收外来文化,构建人类文明新样态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从世界的维度来看,能够向世界打造出一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崭新国家名片,也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交上中国答卷、作出中国贡献。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把自身的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深,矛盾与冲突也不可避免,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下,面对文化多样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也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等,都是世界文明多样性、丰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在人类文明的视角上平等地审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明,以包容的姿态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这不仅可以融合现代文明,共同造福于中国人民,更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可以发扬中国文化魅力,丰富世界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类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
  “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世界重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宏阔的世界视野和博大的天下情怀,中国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相处之道出发,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等方案,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正是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出发,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这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可以被别国所借鉴,为人类所共享。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着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因文化而兴,民族因文化而荣。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民族的繁荣;没有文化的丰盈,就没有人民生活的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当着丰富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任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有利于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从“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强国之林。
  坚持“两个结合”,深化中国特色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经由“两个结合”所孕育的文明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理论的指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与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逐步创新性发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也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又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厚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蕴,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让“两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形态。
  中华文化诞生于各民族在几千年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文化基因的文化,是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精华部分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始终秉持历史自信、文化自觉,切实推进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面向当今世界,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接续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文化建设实践,更加注重从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创造性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崭新论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丰富拓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深厚底蕴,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夷族》与1930年代彝族精英的国家认同”(编号:2021SYYXSB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羌族聚落灾后政策影响机制及空间策略研究”(编号:52108066)研究成果】
  (孙倩,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陈琛,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方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