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大战略目标。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权力运行,不断优化服务,聚焦高效能治理,保障人们的高品质生活。
在寻找定位中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找准政府角色定位,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边界和相互关系,集中力量攻关,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多方利益主体诉求的内聚性与耦合协调度,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放管服”改革1.0时代,重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松绑。这一阶段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大力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形成“放管服”三管齐下、全面推进的格局,改革综合效应不断显现。此轮改革有效带动了价格、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通过规范权力运行,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放管服”改革2.0时代,稳妥推进放权基层为社会赋能。改革将“尽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目标,积极回应“群众和地方点菜”,做出格局上的调整。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其中就包括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此轮改革强调政府各部门下放的权力从“量”的控制逐渐转向“质”的提升。
“放管服”改革3.0时代,匹配赋权需求规范权力运行。改革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作为目标,围绕如何补齐权力缺位、纠正权力错位、控制权力越位,让政府归位等问题展开。比如,广东九地市发布“收权公告”,就法律法规修订调整、使用频率较低、街镇无法承接和专业性较强、不宜下放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收回,更好地提升政府能力。此轮改革强调的是收权与放权交错推进,强化街镇的主体性和基层执法能力,通过科学放权全面提升权力运行的质效,促进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持续调整中
规范权力运行聚焦高效能治理
面对全球“治理赤字”,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精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是从体制机制、法制、能力和文化等方面寻求突破的空间,推进政府管理转型,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环境相互耦合、不断优化的积极状态和显著的治理效能。
“自上而下”推动规范权力运行。新形势下“放管服”改革从强调政府自身革命转向为服务市场,处理好政府与能源供应者、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治理有效”和“目标达成”。“放管服”改革的着力点是降低治理成本与治理风险,通过权力下放,赋予地方力量有效处理公共事务,强调行政系统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算化等组织流程再造,引入组织管理的技术、注重治理的整体设计、侧重各部门的协调环节,以简约治理手段回应高度差异化的社会需求,降低组织运行成本、提高治理水平。持续调整权力下放的方式和范围,以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方式尽可能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借助治理评价、治理效率、治理目标等统领治理效能达到期望的程度,降低治理的时间约束和机会成本,凸显治理效能的价值追求。
“自下而上”赋权基层治理。“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牢牢把握其制度性嵌入、资源性嵌入、关系性嵌入“三位一体”框架的嵌入性逻辑。“自下而上”赋权基层治理,强调街镇作为执法主体的主体性,让执法权与执法对象能精准有效对接,需要突破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政策执行力的“中梗阻”,以制度性融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安排,以资源性融入优化综合行政执法的资源配置,以关系性融入重构综合行政执法的关系网络,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效率,为规范权力运行提供强大动力。这种“自下而上”赋权要立足中国语境和国情,持续完善上下协调、张弛有度的赋权机制,根据执法职权的下放方和承接方的赋权需求,实现权力的“放—接”精准匹配。
在优化服务中
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为更好地打造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坐标,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点是优化服务,从利企便民出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更加公平方便可及的服务,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加快完善“政社互动网”,开展便民服务行动。数字时代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数字化成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驱动。关键是要加快完善“政社互动网”,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而借助于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政务互动平台是互联网时代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基于互动技术对接群众的差异化、复杂性需求,搭建政社互动对话的协作性渠道。“放管服”改革要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内容载体,推进政务互动平台多元化、制度化、集约化、数智化建设,利用平台的互动性和共享性更好地服务群众,基于保证数据安全,整合信息资源并推进数字化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促使政府部门精准靶向施策,开展便民服务行动,快速反应、迅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好服务企业和公众。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基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规范公共权力,善用改革思维破解瓶颈、用创新办法解决难题,优化公共服务,增强人们在各个相关领域的认同感,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交汇点上“人”的活力。关键是坚持人民至上,规范公共权力运行重点要做好基层民生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社会关切和民生需求,办好百姓身边事,注重发挥企业、社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扁平化治理改革,整合市场与社会力量,构建激励相容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标准、推动企业实际减负,不断规范联系群众机制,切实让企业和公众成为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活和公共文化空间,拓展医疗、家政、养老、托幼等“人人”方便提供且容易获得的服务,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三是强调优化信息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和普及,深化“放管服”改革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为民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审批等,重构政府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通过智能监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创新,提供高效率公共服务,为人们高品质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通过“放管服”协同推进,减少群众办事证明多、办证难现象,实行服务清单管理,让数据多跑路,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民服务,形成综合效应。基于此,各地区各级政府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各层级政务服务平台、部门专网和独立信息体系,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借助“一网通办”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在推进“政民零距离”中,实现“放管服”改革目标从规范权力对序的追求转向优化服务对生活品质的提供,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新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基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理念推动“放管服”改革,规范公共权力有序高效运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更好地保证人们高品质生活。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