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开题会在京举行

2024-03-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4年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在京举行开题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简称“马研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致辞。

开题会现场

  辛向阳表示,马研院党委高度重视从不同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宣传。202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评审立项24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重大创新项目,马研院组织申报、获批立项的“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是其中之一。作为党委书记、院长,带头在重要报刊网发表文章,撰写、出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一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接受了多家媒体专访。辛向阳介绍,项目首席专家之一林建华长期从事文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前夕在《学术前沿》杂志发表长篇文章《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现实建构与未来旨归》,对中华文明的内容呈现和重大贡献进行了初步梳理。课题组成员都发表过相关成果,为课题申报和项目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马研院承担这一课题,是有一定积淀和基础的。但是,这种研究、积淀和基础是初步的,需要各位专家悉心指导、全力支持。今天的开题会是一个重要的新起点,马研院将举全院之力、全员之智开展项目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林建华教授代表课题组向评议组专家作了汇报。他指出,辛向阳书记高度重视项目的申报和论证,亲自指导推进各项工作。科研局对马研院给予充分信任,“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得以获准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原文原著原义的基础上,课题组的成员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提出聚焦基础理论、基本问题、具体问题,诸如:何谓文明?何谓中华文明?何谓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的具体样态是什么?中华文明贯通古今,它对中国文明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到底有哪些?何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呈现出什么样的美好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创造哪些灿烂成就,继续为中国文明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实现互动?等等。本项目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科学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好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和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对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进行再研究、再概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开题会现场

  专家评议组组长、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理论视野》副主编胡振樑认为,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研究的主攻方向,努力体现和做到“三新”:一是要对相关问题形成新认识;二是要自觉体会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新觉醒;三是要推出高水平成果,完成课题设定目标和研究任务,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新期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认为,课题组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强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研究,深入阐释文化主体性建立的基础、动因和机制,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的内在逻辑。

  华夏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陈振宇表示,概念界定是理论研究和逻辑分析的重要前提,建议课题组注重对“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做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普及性、大众化传播提供内容生产依据和重要参考。

  辛向阳研究员认为,课题组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开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集中反映伟大时代和生动实践发展的要求。他建议课题组注重中华文明研究的国家形态视角,对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进行准确描述、立体画像,对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世界传播路径进行勾勒并探讨其动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李建国建议,廓清中华文明灿烂成就认定的理论依据,可考虑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的视角进行阐释;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发展史进行考察,深入把握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新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课题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聚焦研究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的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研究员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团队优势,充分运用丰富的素材包括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阐释清楚课题研究的元点、基点问题,比如,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华文明等,在此基础上凝练、聚焦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形成有标识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建议,课题研究关键在于紧紧围绕“灿烂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主要内容和两者关系展开,“灿烂成就”研究是“重大贡献”研究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研究的重点在于“重大贡献”。

  项目首席专家林建华代表课题组表示,高度尊重评议组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他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吸收运用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完善设计框架和研究思路,取得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项目组全体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能部门、相关单位领导,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开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供稿)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