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朱富煜 闫福庆)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年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会,围绕“讲好思政课,争做‘大先生’”主题,开展“培根铸魂:教学交流研讨”“启智润心:育人故事分享”“立德树人:典型做法和经验宣传”等系列专题活动。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强调,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学习,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钻研教学,着力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研究,着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活动由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主持。
探求本质 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筑牢思想根基,是把道理讲准的前提条件;提升理论素养,是把道理讲深的根本保障;抓住事物本质,是把道理讲透的关键环节;坚持教学创新,是把道理讲活的重要途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国在特邀专家报告中,以84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奖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编码,归纳提取,从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四个维度分析了思政课教师“讲什么道理,怎样讲道理,如何讲好道理”的核心素养,从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教育理念、方法艺术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思政课教师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以“高校思政课运用政治判断教学法的探索”为主题,从“八个相统一”对思政课教学法创新的内在要求入手,分析了“政治判断教学法”的生成逻辑,展示了“政治判断七步教学法”的基本范式与实践案例。
强化本领 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
在思政课教学展示中,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探索创新授课形式、授课风格、授课语言,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看待外部世界,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孔浩结合自己“三访许家冲”的调研案例,聚焦许家冲村建设“幸福食堂”中的民主实践,解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张圆梦创设师生的历史在场,层层设问递进,深入剖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并通过“线索箱”探秘小游戏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武文军通过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理性认识中国周边局势,从而对中国外交战略产生高度认同。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张义从中国的先进分子们的人生抉择出发,回顾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路历程,充分运用史料,论证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胡小娱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回应了集体主义否定私利论、违背人性论、陈旧过时论、高不可攀论的挑战,破解了对集体主义的错误认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做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践行者。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李思雯从当下的技术热点——人工智能的现实案例出发,通过BOPPPS教学模式,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观对人类意识独特性的定义,并阐明了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联系与区别。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吴德凯以“努力打造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为目标,从课程团队、课程内容、课程要件、课程平台建设等方面,分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执行主编罗佳在点评中对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学和理论的有效融合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立足本位 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找到自己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聚焦如何提升自己,与学生融合,滋生爱的能力。”在教师教学创新与教学竞赛经验分享环节,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阮媛通过自己的教学探索,分享了一位思政课教师从“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的成长历程。
通过“育人故事分享”专栏,多位思政课老师展示了近年来思政课教师自觉践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行为准则和“六要”素养要求的育人智慧、躬耕态度和思考体悟。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江丽认为,“热爱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好老师就是爱上教学恋上讲台的人”。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李敏回顾了三年来“与青春对话”的思政教学探索创新,分享了打造理论、田野、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堂的育人心得。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董楠通过课堂上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课堂外一次次心灵的对话教化、感化和影响学生的小故事,展示了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育人探索。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在总结中谈到,“讲好思政课,争做‘大先生’”是一篇大文章,要把这篇文章不断写下去,需要做到研究教学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理论教学和教学理论相贯通,锲而不舍地在思政教学、科学研究上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