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高校思政选修课建设提质升级

2024-03-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3月9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研讨会暨思政选修课程虚拟教研室成立大会在长江大学举行。来自湖北省20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金课”团队负责人齐聚长江大学,共同研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建设。

  持续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

  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国锋在致辞中介绍,当前,学校正以《生命长江》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生命长江》为典范,以新文科建设为依托,整合全校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育人资源,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课堂,计划重点建设3—5门在校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思政通识选修课,构建起“思政必修课+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思政选修课”的完整课程体系,筑牢大思政课主阵地,持续打造受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

  开幕式上举行了思政选修课程虚拟教研室成立仪式,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岭峻宣读协议。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小燕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交流各高校思政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的做法,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各高校思政选修课建设提质升级。旨在通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研讨会和成立思政选修课虚拟教研室,实现全省高校思政金课亮点频出和立德树人成果显著的双向奔赴。

  整合现有资源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黄岭峻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为主题作报告。他追忆大家为着理想、不计代价、不计报酬,热情澎湃地投入。从最初的第一家发展到今天的20多家,有规模、有影响,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也分享了在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如何再创新高的思考和建议。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舒先林介绍了《加油中国》的前世、今生,总结其亮点并提炼经验。他介绍,每季有多位教师分别或同台授课,通过主讲、对谈、访谈、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对相关专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透视和解析,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看清世界,进而认同中国、热爱中国,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亮表示,未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为依托,着力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研究,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调查,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增加学生互动,反映学生需求,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思政教育体系和育人新格局。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介绍,《多彩中华》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理论、实践、体验等层面展开阐释,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增进各民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激励各族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表示,《国土安全》课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思政课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专题教育。在思政课中展现国家安全新形势新问题新对策。在思政课程主题和内容设置上凸显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探索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路径。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侣萍从边际效用递减趋势明显的主要困境出发,思考如何实现路径突破,促进课程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她建议,团队要紧密合作,在调研、备课、磨课中增强凝聚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整体性、连贯性。如:紧扣“地方特色”“温情”主线;加大调研力度,融入社会、融入地方,以形成“校地和谐共生、校地内容同构”为逻辑起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模块。

  为促进高校思政选修课建设持续优化,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海涛表示,要把思政选修课建设的经验广泛运用于思政必修课建设之中,把试验田教改的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整体教学优势。充分吸收课程建设的经验,广泛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代保平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经验分享两个方面介绍了“当代中国”思政选修课。他建议,从内部挖潜,坚持方向,走自己的路、有校本特色;以创新驱动课程建设,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提质增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励介绍,他们对接学校自身实际,着眼于融合,精心打造“五史”课程群;对口行业服务背景,着手于融通,培植《速度中国》特色思政品牌;对标立德树人要求,着力于融汇,夯实思政实践育人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鹏表示,《绿色中国》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多视角分析透视,使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努力把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铜柱表示,选择性必修课要实现与相关课程的融通,必须建立在内容相关性、逻辑严密性、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湖北民族大学将《红色恩施》选修课与思政课、专业课和学科有效融通,有效发挥特色选修课的育人功能。

  “地方文化研究大有可为。”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家政表示,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有助于充实研究队伍,丰富研究成果;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活化利用;用好思政课主渠道,传承好红色基因;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服务人才培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永昌介绍了“汽车强国”的实践探索。他说,课程以汽车为切口,打开校本化思政课新篇章;注重学科融合,打造跨学院思政课程组;加强课程融合,打造多元平台;循序渐进,开展差异化多层次教学。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国际贸易、科学技术哲学、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社会政策等专题均延伸出涉及外贸、社会保障等内容,从而为挖掘课程新内容、提升学生深思考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湖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乐波表示,开设“孝爱中国”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孝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践要求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小孝齐家、中孝敬业、大孝报国,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黎见春表示,中央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清晰显示了对开设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的认识演进。从倡导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到明确要求开设“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再到思政课课程群的建设,要求越来越具体,规范性、操作性更加清晰。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裕东表示,要加强相应组织与制度建设。尽快成立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教学指导机构,出台思政选择性必修课专门文件规定,让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的开课做到有规可依;组织开展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的教学研究与讨论交流。

  武汉黑色电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表示,无论是建设“大思政课”,还是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均需要坚持课堂主导地位。以数字化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本质是坚持以思政课堂为核心。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介绍,长江大学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是聚焦能源和粮食“两个安全”、着力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融入长江大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战略”,开设《生命长江》(荆州校区)和《大国能源》(武汉校区),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开阔的大局观、深厚文化素养和深沉家国情怀的各行业领域管理、研发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领军人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