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2024-03-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推动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学习把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运用其丰富内涵推动构建“三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教体系,培育适应科技创新需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之基。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发展。

  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重要着力点。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为新时代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优化组合跃升从而产生质变的新生产力形态。

  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是技术、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内在质量和外部配置效率,决定着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的程度。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且核心在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创新,使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跃升,在数智化生产条件和科技创新驱动下形成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整体生产力的质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质的满足。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基础在于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以教育改革促进高等人才培养赋予了重大使命。

  “三位一体”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尽快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以高质量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宏观视野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能够推动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既需要科学家,还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要求我们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依托,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化教育,从而发挥中国人口和人才众多的巨大潜能和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必须以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改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化推进,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源。

  率先探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结合人口发展趋势和规律,科学有序做好人口转变下教育资源的重构。实施基础教育以培育创新思维、坚强体魄为导向的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进程。推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学历教育、能力教育并重。探索产教学研用更加融合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加快促进科教人才深度融合。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围绕国家战略,推动科研能级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处于科研创新领域前沿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继续扩大与外部特别是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以产学研一体化把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和产业亟须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造就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丰富科研实践经验和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人才。按照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要求,探索把学院办到园区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科教融合发展的模式和内涵,形成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好高校资源、人才资源、科教基础和创新产业集群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推动科学研究围绕产业发展趋势排兵布阵,切实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理事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程纪豪(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