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过去40多年来,中国以促进出口、资本投资和技术赶超为重点,使约8亿人摆脱了贫困。最近,中国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电池的使用成本,在国内清洁能源部署方面同样创造了奇迹。仅在2023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150吉瓦,这几乎是当年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2024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在全世界经济哀鸿遍野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显示出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然而,这一增长率与人们记忆中两位数的增幅相比有所降低,于是开始有人质疑中国这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大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否赶超后者。面对质疑,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给出的答案是令人鼓舞的。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振兴以及大量的就业。
从目前来看,应当更广泛地分享增长的好处,而非仅仅着眼于增长本身。如前所述,中国在过去40多年已经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中国的消费仅占GDP的40%,远低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家庭将大量收入用于储蓄,这些收入通过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直接用于国内投资。与此同时,公共部门消费上升以及其他政策也可以抑制家庭消费并推高投资。
这些宏观经济特征的改变,将有利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减缓房地产的实物资本投资速度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碳排放和对气候造成的破坏。此外,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的消费者会按一定比例将支出转向服务业。因为随着家庭变得更加富裕,人们会倾向于在医疗保健、教育和酒店等方面花费得更多,而在碳密集型产品上花费更少,这一发展的铁律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验证。如果中国也能够刺激国内消费,那么减缓碳排放增长的压力将会变小,中国政府通过协调一致的脱碳努力,使碳排放曲线降低的目标便不再遥不可及。
在减碳方面取得巨大胜利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已经在脱碳方面取得了巨大胜利。该国的电动汽车普及率是任何其他大型经济体都无法比拟的。截至2023年8月,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占中国汽车市场的近40%;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预测,中国的石油需求即将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电动汽车的推动;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于2028年达到峰值。这些都是中国在减碳过程中创造的奇迹。
诚然,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权衡,因为这会给电力需求带来进一步的上行压力。但电动汽车可以在帮助稳定日益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电网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多数汽车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电动汽车可以充当备用电池,前提是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智能电网”投资。
与此同时,减缓总体电力需求的增长,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中国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或许任重而道远,但是既然可再生能源和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没有放缓的迹象,这就证明中国已经具备将煤电退出电网的先决条件,希望就在眼前。目前的许多政策表明中国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摆脱投资拉动型增长,鼓励国内服务业发展。这两项举措的结果将使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完全脱钩。从气候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下一个篇章即将开启。
(作者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