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军:把握出版本质 有效推进社科精品生产

2024-02-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是每一家出版企业的愿望,但这不是靠运气就能实现的,需要相应的机制、人才、资金,更根本的是要靠企业文化,也就是核心价值追求作保障。要有效推进社科精品生产,出版企业至少要树立三个意识,提高三种能力。

  一是品牌强企意识。品牌的形成靠的是口碑积累,方向性、专业化、持续性三者缺一不可。三联书店几十年来秉持着“人文精神、思想智慧”为核心的出版理念,以“新锐”“一流”为标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一大批代表性作品。在当今网络环境之下,需要我们高扬品牌追求和价值主张,让读者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再通过体现上述理念的一部部作品,凝聚老读者、吸引新读者。

  二是守正创新意识。任何一家出版企业都有自己走过的路,都会有一些宝贵传统值得总结,需要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对于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品牌企业,如何对待传统,有时会成为决定其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科学的态度还是“守正创新”四个字。“守正”就是守住我之为我的东西,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精神血脉;“创新”就是根据时代发展、现实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三是内容为本意识。出版产业说到底还是内容产业,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只是丰富了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离开内容,一切传播手段和平台都无意义。作为出版企业,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发挥好“离作者更近”的优势,不断巩固与核心作者的关系,不断积累优质的内容资源,如果舍本逐末去跟风技术发展则风险极大。三联书店有书、刊、店三个业务板块,相对而言,以《三联生活周刊》为核心的期刊板块应该对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应用最充分。但恰恰也是他们对内容核心地位的认识最深刻,提出包括广告在内“一切皆内容”。

  树立上述三个意识,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行稳致远。在此基础上,还应努力提高三种核心能力。

  一是优质内容资源的获取能力。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一个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获取优质内容资源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这个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争取优质内容资源时,先要问问自己能够带给作者什么。如果这个能力还不够强,就要想方设法不断提升。

  二是渠道资源的运用能力和整合能力。对出版企业而言,渠道是我们产品的出口,都有其独具的优势,我们要喜新不厌旧,熟悉它们,根据需要对接合作,更好地运用它们。比如,三联书店在实体书店遭受网络书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对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实体书店仍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善意和诚意,连续十几年召开社店战略联席会,共商发展大计,加强战略协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良好商业秩序的维护能力。我们既要有坚定的态度维护市场秩序,更要有与读者直接联系的平台,而且要作为战略对其倾斜资源、扶持其做大。这绝不是放弃原来合作的发行渠道另搞一套,而是为了通过增加自有发行渠道的销售占比加大发言的权重。

  (作者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