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2024】2024年世界局势展望与分析

2024-02-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世界大变局将继续加速演进。受选举活动频繁、大国博弈加剧、民粹思潮高涨等因素影响,国际力量将进一步分化重组、国际体系秩序将持续调整重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依然突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超级选举年”提高国际政治不确定性

  2024年被称为“超级选举年”,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在内的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将举行选举,涉及全球约一半人口。系列选举可能导致相关国家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提升国际政治不确定性。

  美国大选俨然成为全球最大不确定性来源。随着党内初选拉开帷幕,拜登再次对阵特朗普的局面呼之欲出。从内部看,无论何者当选都会加剧美国国内极化与动荡。若特朗普获胜,民主党可能利用司法手段质疑特朗普竞选资格;如果拜登获胜,难保特朗普支持者不会再次制造类似2020年初的“国会山事件”。从外部看,美国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将受到冲击。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理念,“内顾”倾向明显,主张提高进口产品普遍关税,要求盟友增加军事投入,并称要在“24小时内解决乌克兰危机”,如果特朗普当选,很有可能颠覆拜登政府对外政策。即使拜登连任,参众两院分属不同政党的局面大概率会继续,其第二任期将面临共和党掣肘。

  极右翼民粹政党意图借欧洲议会选举扩大影响。受全球化和经济变迁进程中部分下层群体经济地位下降,传统政党和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需求日益脱节的影响,加之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承接难民压力的增加,极右翼民粹势力在欧洲影响力日益扩大。2023年的欧洲政坛已多次见证右翼政党执政:在芬兰,中右翼芬兰民族联合党党首彼得里·奥尔波联合极右翼政党组建联合政府;在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首次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在德国,极右翼德国选择党第一次赢得地方行政长官和市长选举。借国内选举优势,德、法、意等国主要右翼政党于2023年12月开展联合选举动员,剑指2024年6年欧洲议会选举。一旦极右翼政党在欧洲掌握更大发言权,多边主义将被削弱,国际合作障碍将进一步增加。

“再全球化”进程下世界经济复苏阻力犹存

  一方面,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大概率将延续,经济“软着陆”可能性提高。在2023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以及美国和一些大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出超预期韧性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1%,较2023年10月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该报告还预计,2024年全球总体通胀率将降至5.8%,世界经济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扩张步伐仍然较慢,全球增长面临挑战。根据联合国和IMF相关报告,2024年世界经济增速依然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2019—2000年)历史平均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虽暂停加息,但全球利率水平仍居高位,企业经营压力与破产风险提高,发展中国家债务违约可能性上升。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阻力来自大国博弈对“再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机构呼吁开启“再全球化”进程,将更多行为体与生产要素纳入全球体系。然而实践中,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从地缘竞争角度看待全球化,将“再全球化”作为大国博弈的工具,以“去风险”“友岸外包”“供应链韧性”等为名,试图打造排他性供应链与产业链,制造平行体系。相关举措将进一步破坏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提高全球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国际经贸合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全球经济效率。

地缘冲突对抗呈现长期化发展趋势

  2024年全球战争冲突与地缘对抗风险居高不下。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和谈窗口暂未出现;巴以谈判重启但前景不容乐观,冲突外溢效应上升;亚太地区阵营对抗风险提高。

  俄乌前线僵持拉锯,外线博弈力度将加强。乌克兰去年夏季反攻行动未实现预期目标,战场态势胶着。由于战争结果将直接影响决策者执政地位,俄乌均为冲突长期化发展作出准备。普京签署法案将俄2024国防支出提高近七成,并将武装部队人数增加15%;泽连斯基拟下调征兵年龄下限,承诺在2024年生产一百万架无人机。西方乐见冲突持续,继续挺乌抗俄。欧盟批准500亿欧元援乌计划,英国率先同乌克兰签署安全保障协议。战场之外,俄乌加大政治外交博弈力度。俄罗斯可能进一步强化与朝鲜、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经济与防务合作,拓展外交空间。乌克兰预计将继续争取国际援助,呼吁美欧向乌转交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巴以和谈步履维艰,冲突外溢效应愈发凸显。一方面,巴以和谈艰难重启但前景不容乐观。受国内国际双重压力影响,以色列与哈马斯通过埃及、卡塔尔开启新一轮接触。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政治生命有赖于战争延续,因此将彻底消灭哈马斯作为战争目标,仅希望以短期停火为条件换取人质释放。哈马斯则将停火作为谈判先决条件,拒绝放弃对加沙地带控制权。巴以双方分歧难以调和。另一方面,巴以冲突外溢范围增大。胡塞武装持续在红海海域发动袭击,美国军舰及美军中东基地人员设施多次受到攻击。作为回应,美出动轰炸机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与伊朗有关的军事目标,联合盟友在红海南部和亚丁湾执行联合巡逻任务,与英国军队空袭胡塞武装军事设施与据点。美军直接下场提升地区冲突失控风险。

  亚太三海联动初显,阵营对抗风险可能提升。在美国坚持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背景下,2024年亚太地区紧张局势仍将持续。一是地缘风险多点爆发。民进党候选人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倚美谋独”搅动台海;日本炒作钓鱼岛议题,自民党通过决议妄称“应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挑起事端,同域外势力签署军事准入协议,开展联合巡逻,“台海—东海—南海”联动局面初步显现。二是美国借机强化地区军事存在,推动亚太盟友与北约勾连。2024年美国计划首次在亚太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北约着手讨论在东京设立联络处。

全球治理体系集团化碎片化加剧

  2024年新旧热点问题叠加共振,治理赤字愈演愈烈;全球治理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竞争“阵地”,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将面临更大压力。

  美国强化排他性“小圈子”,进一步撕裂全球治理体系。美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以联盟政治为抓手,以高标准规则为手段,在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数字技术、通信标准、供应链稳定等领域重塑排他性、等级化和非中性的治理小集团。同时,美国干扰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任命,将经济治理议题政治化、安全化,破坏全球治理合作。

  全球南方影响力持续上升,但内部分化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南方”呼吁改革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然而,一方面中国与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在债务处置和地缘政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意将“全球南方”政治化,积极拉拢印度等国,试图将中国排除出“全球南方”。

  金砖新成员资格正式生效,但金砖国家合作面临干扰。2024年1月1日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联酋成为金砖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金砖扩容进程彰显金砖合作机制的生命力、吸引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价值。但金砖国家合作仍面临挑战与干扰。阿根廷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拒绝加入金砖国家;俄罗斯将担任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可能引发西方国家对金砖合作议程的抵制破坏。

中国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继续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是为应对四大赤字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未来擘画新愿景,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弥补治理赤字开辟新思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选择。二是为世界和平发展付出中国力量。在安全领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全球伙伴关系,在全球热点问题上劝和促谈。在发展领域,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带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三是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代表,中国提出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为应对地缘冲突增多、经济复苏乏力、信任赤字加剧、全球挑战频发提供方案。中国主张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一如既往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提高联合国机构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效率。同时,中国将发挥好金砖国家机制、上合组织等治理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治理机构建设,依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进步。

  【本网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理论研讨,为学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李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庞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