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种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的引领下发生的,这种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就是划时代的体现。
第一,确立文化主体性。在当下全球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和背景中,确立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意义重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最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强调的就是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自主性。
如果没有主体性,中华文明就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中断。中华文明不是在别的文明基础上发生的,而是原生的、原创的,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主体文化。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讲清楚”。“讲清楚”就是要讲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如果没有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在新时代再一次确立了文化主体性。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主体性,确立文化主体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巩固。
第三,秉持开放包容。只有在坚定的主体性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秉持开放包容的基本态度,展示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胸怀和自信。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从来不拒绝吸收其他优秀的、先进的文明成果。开放包容,恰恰是文化自信、精神独立的一种体现。
第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提是守正创新,表现中华文明精神中的道义、正义。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正创新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首先,要把中华美学精神的真正内涵搞清楚。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仅是我们的语言体系,更是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等价值观念体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建构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道理”“中国理论”就是经由“结合”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文艺创作、文化创新和文艺评论工作中去。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