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法关系史上迎来了第一个甲子年。作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法国对新中国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由此可见。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实现历史性握手,中法两个伟大的民族打破藩篱,点燃了“外交核爆”,令全球为之一震。60年来,中法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依托两国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极开展双边外交,加快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步伐。中法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化考验,书写了一项又一项“第一”,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的前列。60年来,中法关系虽历经风雨,但始终稳定前行,这其中离不开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一体两翼”:制度基础、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
制度基础:文明相通与国情相似
中法两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法文明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灿烂的篇章。中华文明兴盛千年,多姿多彩,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东方大国,影响遍及欧亚各国;法国则是西方最古老的国度之一,其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缔造了名副其实的欧洲大国。纵观两国文明发展史,两大文明之间的交融往来由来已久。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吸引了无数法兰西人士。中国的丝绸、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和阿拉伯人传到法国上层社会路易十四等贵族生活中。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援引中国儒家学派思想颂赞理性主义,宣传平等思想。当然,率先迈入现代化的法国文化同样对中国有着深深的吸引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思潮中,许多进步青年曾远赴这个国度,开启他们的“法兰西岁月”。一直以来,中法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始终从未间断,中法文明之间的相通性也为两国文明互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中法两国虽相距较远,社会制度有别,两国的国情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法国,甚至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说法,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东方的法国。具体而言,两国在国情上的相似性可以从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精神去理解。
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端,是一个“负陆面海”的国家,地形复杂多样,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形成了多类型气候。除此之外,我国拥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法国虽位于亚欧大陆西端,但同样海陆兼备,土地广袤,物产丰富。正如法国年鉴派领衔人物布罗代尔所言,“法兰西以多样性命名”;戴高乐在谈起法兰西的多样性中也曾说:“Comment voulez-vous gouverner un pays où il existe 246 variétés de frommage? (如何统治一个拥有246种奶酪的国家?)”法国文明史首先是一部其空间领域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文明史。不同的地貌和气候,展现出了法兰西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而法国的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正是在这一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丰富悠久的历史文明,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了中法两国热爱和平、敢于斗争、献身祖国、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中法两国都曾遭遇过外敌入侵,无论是古代中原王朝长期以来屡屡遭受边疆的骚扰,抑或是近代饱尝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华民族始终顽强抵抗,敢于为和平事业而斗争。法国虽然堪称欧洲大国,但由于地缘位置的特殊性,也曾受到欧洲其他崛起性大国的入侵。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法国人民为其国家荣誉、民族信仰而战,甚至不惜付出一代人的生命。二战后,中法两国在两极体系当中独树一帜,试图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反对单边主义和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主张建立文化多样、经济多元的多极世界,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主义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法国则大力推进欧洲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依托欧盟,力图维护国际和平与公正。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法两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人权发展、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展开积极合作,堪称全球治理中伙伴国的典范。
人文交流:政府搭台与文化唱戏
文化一直在法国战略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早在黎塞留时代,宣扬“国家利益至上”的第一家报纸问世,标志着法国在对外关系中对文化宣传的重视。二战后,在“硬实力”相对衰落,欧洲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法国更是把目光放在“软实力”,即文化战略上。凭借自中世纪以来就成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历史自信,以及在欧盟及成员国的文化协调与合作方面的现实地位,法国也寄希望文化强国实现其战略目标。同法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对外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视对外人文交流这一重要的文明互鉴形式。
在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对象国中,法国占据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呈现良好态势。首先,中法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磋商得到加强。1973年9月11日至17日,蓬皮杜总统作为第一位法国国家元首访问了中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5年5月12日访法,受到了时任法国总理希拉克的热情接待。改革开放以来,中法之间一直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马克龙总统任职期间,中法分别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和2024巴黎奥运会。作为史上最年轻的法国总统,他尤其注重推动两国青年运动员交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育产业经验交流。其次,中法互设文化中心,两国文化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2002年11月,中国在法国巴黎设立文化中心,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设立的首个文化中心。2004年10月,法国文化中心在北京揭幕,它也是在中国落地的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2003年至2005年,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各项展览吸引了100多万人参与,观赏各类演出的观众达100多万人次。2014年9月,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成立,成为中法关系继高层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经对话之后的第三大支柱。2023年10月,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在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设立中国展台,并首次推出“你好!中国”旅游推广标识。在建交60周年之际,“中法文化旅游年”如期开展,为中法深化各领域双边合作提供绝佳契机,推动人文交流释放更大活力,取得更多成果。
经贸合作:高度重视与高度互补
60年来,中法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增加,贸易额稳步增长,双方高度重视对方的经济地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
中法之间经贸合作的成果具体可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当前,中法双边经贸合作领域已由传统的“老三样”:航天、核能和高铁,逐渐拓展至养老、商业、文化和旅游业等新领域。2023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中法经贸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续发展、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其次,双边投资贸易额稳步增长。2023年4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据中法工商协会的数据,目前共有约2100家法国企业在华投资,法国银行、保险、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同时,中国品牌在法布局也逐渐深入。例如,中国电动车企业比亚迪已将销售点扩展到法国,国内电动车初创企业零跑则在2024年首次在法推出新车型。最后,中法经贸合作在技术领域不断深化。60年来,中法科技合作不断深入,从最初的一般性人员交流,到以中法先进研究计划为主要载体的基础研究与高技术领域的项目合作,再到市场与技术互动联合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合作,至今拓展到重要科技领域的合作研究和平台共建。比如在核能方面,1987年中法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启合作,2018年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全球首台商业运营的EPR机组;在航天方面,中法海洋卫星历经13年合作于2018年成功发射,中法SVOM卫星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发射升空,中国的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发射均有法国参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六十年为一甲子,是一个轮回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生。60年来,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中法关系行稳致远,硕果累累。现如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法两国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彼此之间友好发展。于中国而言,法国是欧盟内重要的大国之一,中法关系的稳定发展将极大促进中欧关系的平稳运行。对法国来说,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其实现独立自主外交路线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习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所讲到的,“面向下一个60年,中法携手合作,必将再创辉煌。”
【本文系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中东欧区域与国别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姬文刚,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波兰研究中心主任;马毓贤,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