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月13日,“知音湖北 茶融长江——湖北茶产业守正创新”学术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深入研讨茶文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宜昌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至今仍是中国名优茶的优势产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茶叶与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融汇了哲学、艺术和生活,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更繁荣了全球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黑茶工作组组员、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所长何建刚说,长盛川青砖茶自1368年以来就始终坚持非遗技艺传承,至今已历经20代、656年的历史。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充分发挥湖北、宜昌作为茶叶大省、茶叶大市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湖北茶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在致辞中表示,长盛川青砖茶的繁荣发展与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兴起繁荣休戚相关。他希望,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与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加强合作,以打造湖北“千亿茶产业强者”为发展目标,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资源,营造茶文化产业链,振兴传统产业,打造湖北地域茶叶品牌,增强茶叶强市的定力。
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段超深刻分析了以茶促融推进新时代各民族“三交”的路径。他希望,长盛川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讲好青砖茶“三交”故事,要以成为全国企业促进“三交”标杆为目标,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创造国家非遗“双创”经验,在当代“三交”中主动作为,书写新时代推动“三交”传奇。
湖北大学万里茶道研究院副院长张宁通过大量的中英文历史资料详细剖析了熙春茶在世界茶文化历史中由盛到衰的演变历史。他表示,贡熙是价格昂贵的高档绿茶,由于供不应求,1750年代已有外观等级稍差的贡熙骨(熙春皮)大量出口。
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文化中心主任彭红卫表示,宜昌曾是重要的茶叶原产地与转运港,与万里茶道紧密相连。从清朝开始,宜昌就作为通商口岸将茶叶销往世界各地。云贵川三省以及恩施茶叶在宜昌进行集散中转,和宜昌本地茶叶一起经过水陆交替运输北上,在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的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经过西伯利亚地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至欧洲。他重点讲解了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意义,深刻阐述茶的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万里茶道上的湖北青砖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时磊介绍,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大约有16000家。到1993年经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有1600多家,仅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字号总数的10%。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礼堂教授感谢与会专家的精彩分享并作学术总结。他表示,近代开埠以来,宜昌又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五港之一。宜昌茶马古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与万里茶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可以说其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部万里茶道的发展史,是茶文化对外交流的里程碑。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促进与世界茶文化界的交流与互鉴,各路专家云集宜昌,共同研究探讨长盛川茶史。刘礼堂说,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的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乡村振兴”等发展大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会议由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大学万里茶道研究院、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