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吕世生:建构多元文化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

2023-12-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中心—边缘文化关系格局,进入全球化阶段这种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由此面对多种挑战,甚至产生了可持续发展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心—边缘文化关系格局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欲化解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讲,是建构多元文化世界。这已成为当下国际社会的共识。建构多元文化世界是人类社会应对危机挑战、走出发展困境的理性之路,而讲好中国故事、重构中国文化身份,则是中国文化面对这一问题的理性选择。

  世界进入现代历史阶段之后,西方文化凭借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建构了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世界文化关系格局。这种关系格局的主要表现就是西方话语建构的西方文化与他者文化各自的文化身份,东方主义即是西方关于东方文化身份的话语体系。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萨义德指出,这套话语体系确立和维系着西方和东方的中心—边缘文化关系。因此,建构多元文化世界,应突破西方话语体系框架,基于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建构中国话语体系,以重构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文化身份。

  讲好中国故事即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多元文化世界的社会文化实践。一方面要让世界理解中国,另一方面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文化智慧。就前一点而言,我们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地理论归纳概括,揭示中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逻辑,进而生成中国话语体系,重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就后一点而言,我们要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且更好地同中国当代文化相融通,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构筑多元文化世界价值体系。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终极目标是建构多元文化世界,我们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就是希望通过故事蕴含的价值寻找多元文明的最大公约数。惟其如此,才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化解种种现实挑战。

  现实世界发展证明,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就这一点,联合国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给出了理论解释。《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不可少”。《宣言》的这一表述,隐喻了文化的生命属性。文化具有生命属性,世界不同文化,如同生物世界,其发展同样需要多样性来平衡。我们必须尊重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构多元文化世界,才有望避免二十世纪的种种危机,消解当下世界激烈的矛盾冲突。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先哲为我们开辟了道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先哲们启动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国文化发展陷入危机之际,先哲们出于对中国文化情感和以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来讲述中国故事。二十世纪初,以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著称的大儒辜鸿铭翻译了诸多儒学经典,向世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指出世界多种文化“靡不有真理存乎其中,惟是瑕瑜互见,不免大醇小疵。”因此,“如能采其精英,去其芜杂……然后会极归极,天下一家,此真千载一时之会也。”对于中国文化价值的这种阐释,为当下中国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也展示了其对于中国文化价值超越时代的理解。稍后在英美戏剧舞台,中国故事也绽放出了迷人光彩,侨居英伦的著名戏剧家熊式一借助中国传统戏曲《红鬃烈马》讲述了中国人忠信诚爱的传统美德。先哲们面对中国文化危机走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路径。不过,在这一历史阶段,他们所能讲述的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然而,当下的时代,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在延续前辈走出的道路,更是因为我们这一实践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及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中国的现实发展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我们不仅可以继续讲好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故事,我们更应讲好中国现实的故事。从经济、科技到中国发展道路全方位地向世界阐释中国,充分展示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中国文化形象,重新建构中国文化身份,进而破解中心—边缘文化关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文化世界。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商务英语学会副理事长)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文化世界;危机;身份;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