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使我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说,我国的区域国别学迎来了春天。我们需要加强区域国别学建设,大体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学科发展的需要。科学的发展存在两个趋势,一方面,随着学科知识体系的扩张,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各学科划分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研究问题时越来越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区域国别学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和融合,如将其分散到各个学科就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国曾试行在单学科下设立区域国别学二级学科,但在试行过程中发现区域国别学会受到单学科的限制,例如由于向学生授予的是单学科学位,学生提交毕业论文时需要符合其单学科论文的要求。因此,将区域国别学设立为一级学科,有利于各学科知识在同一框架内交叉和融合,符合区域国别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国家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也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需要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过去,在单学科下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往往只关注区域国别的部分问题,在国别上也主要针对美国等少数几个大国进行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对世界的认识。在国家层面,我国需要发展与所有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在企业和个人层面,我国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走出去”。这都需要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作为支撑,以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当地区情、国情、社情、人情。我国亟需培养大批人才从事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工作,做好区域国别学的战略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
第三,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不断塑造和增强其国际话语权,形成了强有力的西方话语体系。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也越来越需要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构建和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基于对世界的深度了解和理解,其中包括深度了解和理解不同国家的当地实情与思想文化,这就需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理论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培养人才。随着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我们需要加强对“全球南方”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其国情、社情、人情,还需要研究利益诉求、话语权和行动议程。
同西方区域国别学的研究相比,我国对区域国别学研究有以下两点不同。第一,西方把区域国别学放在国际关系的框架内进行研究,我国对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则是要走出国际关系的理论框架。国际区域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理论。国际区域学就是基于区域共处、共生和共享的理念,重新认识、定位和构建各国共处的区域。我们要把区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构建,从而发挥国际区域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合作行动。
第二,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立足点是争斗,我国的区域国别学理论的立足点是“和合”。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国际区域,形成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学等,其理论要点就是基于自身的地缘利益进行战略定位,开展地缘争夺。比如,美国的布热津斯基曾提出谁控制了欧亚中间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而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理论则不同,我们把区域作为与相关国家共处、共生和共享的地缘空间。
未来,我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着力推动培养一批研究区域国别学的中青年学者,让他们能够专心、踏实、有创建地做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可以担当起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大任。第二,继续推动区域国别学整体学科建设,利用好各个平台来推动我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