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张冠梓: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12-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时间总以不变的节奏如约而至,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东方,2024年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365天是一把不变的标尺,丈量出年轮的厚度,镌刻下难忘的时光,积累成永恒的历史。

  过去这一年,令社科人欢欣鼓舞,尤为难忘。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号召,赋予了社科人新时代新征程沉甸甸的神圣使命。10月份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华丽呈现,闪耀着真理光芒,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展望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学术前沿、坚持问题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需求,锚定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与大势,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成果展开深入研究阐释,聚焦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更多智慧,聚焦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一、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展开深入研究阐释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创新理论将持续加速推进。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等若干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必将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这一科学体系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最为突出的标志,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旗帜和灵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与里程碑意义,在科研工作中有力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正气”和“锐气”,紧紧聚焦这一思想的原理性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紧紧聚焦这一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以优异的学术成果助推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二、聚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更多智慧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推进。在当前“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2024年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也急需得到答案、形成共识。要回答好这一系列问题,理论界、学术界需要贡献出应有的思考和智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恢弘而博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三、聚焦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积极建言献策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推进。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如此多样的文明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前行的浩大队伍。但回首2023年,乌克兰危机仍旧战火纷飞,新一轮巴以冲突难以停息。某些国家图谋隔岸拱火,但如今“火中之栗”已经成为了“烫手山芋”。不论是历史的哭诉,还是现实的反抗,都引发了人们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反思。文明前进中的绊阻、历史发展中的迷雾、和平世界里的噪音杂音如何止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高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旗帜,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和谐相处、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曙光在前,充满希望,但也有挑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仍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从历史大视野来看,人类社会始终是螺旋式上升的,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不变的追求。这就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时代前进的历史坐标中,保持清醒和定力,打起精神和斗志,不断锤炼政治品格,不断高扬科学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