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王义桅: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

2023-12-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从工业文明向数字化文明转型之际,中西方之间的社会制度、治理模式的同质性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叙事之争;中西方误解和分歧不断加剧,凸显了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性。警惕叙事误区,明辨是非曲直,刻不容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迎来历史性主体转化,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构建自主外交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进入自主外交叙事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好中国新形象。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公共外交也应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深厚滋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新时代内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做好民心相通工作;说文解字、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积极主动开展就人性(人权)、现代性(现代化)和全球性(全球化)的战略叙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出现历史性三大变化:第一,从过去的比较被动变为现在越来越主动,主动阐释“我是谁”“我们是谁”;第二,从过去的强调“中国特色”到强调“人类普遍性”;第三,从过去的形象捍卫、政策阐释到现在的理念阐述与价值共享。概括来说,从“中国表达中国”到“中国表达世界”,从“中国表达历史”到“中国表达未来”,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主题、内涵与意义全面提升:中国公共外交超越了中国和西方的二元叙事和所谓的“大国竞争”,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强调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强调统筹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治理模式;强调全球化互联互通、命运与共的属性。

  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是最有全球性、包容性的公共外交,是国家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政策与价值相得益彰,短期与长期兼顾,利己与利他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意义:从再造中国到再造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高度赋予现代化以文明内涵。“现代化”在西方叙事逻辑之下,西方制度及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打破这种神话,还原现代化的本质涵义:使各种文明成为自己,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非西化,还原世界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现代化与本土化兼顾,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同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高度赋予现代化以文明内涵:旨在实现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是与人类现代化相对应的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三个背景:第一,全球化规律变化,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动因。第二,中国从追赶到赶超,重塑了现代化的比较竞争优势。第三,从“拿来主义”到“共享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小逻辑,回归中华文明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对“制度性对手”叙事的回击,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学习中国能否成为中国”疑问的回应,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全球合作的需要。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叙事逻辑展现出三大特征:一是中性,淡化意识形态,强调要团结不要分裂;二是包容,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中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学习、借鉴和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三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就人类文明形态而言的,并未陷入西方—中国的二元叙事陷阱。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个性,也体现出人类共性,引领了人类现代化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再造现代中国,同时也通过“一带一路”等路径实现世界现代化,以中国智慧再造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

  作为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人类现代化相对应的更具包容性叙事,而非仅仅与西方现代化相对应的叙事。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求同”:即实现现代化;其次是“别异”:即追求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最后是“合同异以达到更高的同”,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公共外交叙事不断升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实现了内外叙事的三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的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现代化的起点来讲,中国是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的文明古国的经济发展、文明转型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现代化路径来讲,中国已经实现了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在数量、质量、内涵和性质等方面都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对扩展全球现代化版图有重要的意义。从现代化目标讲,中国要立己达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再造“现代化”的含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来看,现代化不意味着破坏传统,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开启了文明古国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实现了独立自主、关注当下、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中国式现代化纠偏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应有之义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避免了部分西方国家挑起中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企图,更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的思维依赖、路径依赖、体系依赖,走出了一条自主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实现了学习、借鉴和超越,开创了文明古国、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还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告别单向度现代化、异化的现代化以及摧毁传统文化的线性现代化,开创人类共同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