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丰富中国智慧

2023-12-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凝结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愿景,富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立场,蕴含中国智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从领导核心、主体力量和精神动力三维向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有利于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广泛社会合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不仅体现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上,也体现在坚持发展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征程中,尽管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但始终能够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开辟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变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协调的生产关系,以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同时,不断改革各领域体制机制,革新各个环节流程,推进体制机制现代化,打造出迎合时代主流、符合中国国情、充满活力、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激发资本、市场、管理、知识、技术等各方面的创新活力和潜能。通过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引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我国现代化道路提供方向指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正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往无前走出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力量之源,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遵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真理,强调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通过不断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的磅礴力量,紧密依靠、发动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提升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建设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充分涌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仅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成功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主角、主力军,作为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到一个新的阶段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决定性力量。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关注民生,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民主渠道和民主形式,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基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作为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只有坚定不移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图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交流合作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族孕育了激励中华儿女向共同目标迈进的民族共同体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立足于民族命运共同体,汇集民族智慧,凝聚合力,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的转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飞跃,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奋斗中孕育和弘扬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必须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和民族话语权,创造性地孕育了一个充满活力、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焕发出蓬勃生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既保留中华文明的滋养,又保持同其他文明的对话,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立足历史新起点,中华民族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发展思潮、凝聚思想共识、增强文化自信、滋养精神世界,要秉承开放包容、交流互鉴,要坚持守正创新,走中华民族自己的路,谱写时代新图景,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用上下五千多年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文明赓续动力和精神保障。

  (作者系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张娓

  网络编辑:闫琪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娓(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