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2023-11-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仪式活动现场之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李珍珍)10月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学术月刊》与《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10月28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学术月刊》杂志社社长金福林、复旦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岳娟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朱立元主持仪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六十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及出版机构近百名学者、蒋孔阳先生的家属代表、诸多故交好友等共聚复旦,共同追忆美学大师蒋孔阳先生,探讨先生精神思想之于当代美学的宝贵财富。

  传承发扬老一辈大师宝贵精神财富

  蒋孔阳先生自1951年任教于复旦始,躬耕教坛四十余载,潜心美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了《美学新论》《德国古典美学》《文艺与人生》等著作,主编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西方美学通史》等,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学、美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其学术研究至今仍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总结形态”。

“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仪式活动现场之二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裘新代表复旦大学表达了对蒋孔阳先生的深切怀念,表示应以本次纪念活动为契机,传承、发扬蒋孔阳等老一辈大师的宝贵精神财富。金福林回顾了蒋孔阳先生与《学术月刊》的历史渊源,希望《学术月刊》能继续为文艺美学的学者提供研讨平台。岳娟娟细致梳理了蒋孔阳先生的求学经历与教研成就,并代表复旦中文系向先生致以崇高敬意。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学术月刊》杂志社社长金福林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岳娟娟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朱刚教授共同为《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该卷出版对于梳理蒋孔阳美学思想整体面貌及当代美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朱立元主持仪式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朱刚教授共同为《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本次会议的大会发言共分三场。第一场发言由《复旦学报(社科版)》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汪涌豪教授主持。蒋红女士作为蒋孔阳先生家属代表,先向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月刊》编辑部等部门表示了感谢,随后分享了蒋孔阳先生对中西美学思想的思考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祁志祥教授从上海市美学学会创始人、基础理论研究为本的奠基者、求真务实、探求真理,五湖四海、多元共存等多个侧面,谈论蒋先生对上海市美学学会的贡献与影响。

  暨南大学文学院蒋述卓教授则对审美滋长作出定义,表示审美滋长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蒋孔阳创造论美学观点,对理解美的创造的艺术生产具有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王一川教授认为,蒋孔阳先生是中国第三代美学家的卓越代表,他的美学思想不仅是一种美学主张,更应作为一种美学研究方法:在西方美学史学和中国美学史学、文艺特征学和美学体系学的纵横交织中,展示出美学研究的普遍性路径。

  此外,一些学者结合自己当下的研究课题,谈论了蒋孔阳美学思想对其研究的重要启发与意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教授深耕中国古代意象思想,意图在中西交流与中西融通的学术背景下,探究古代意象的当代价值。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程相占教授认为,康德美学可视为一种“目的论自然审美模式”,并从中获得对于生态美学的深层启发。

  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军教授从蒋孔阳先生对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的反思获得启发,提出人工智能相关的控制论、信息论等与其密切相关,着力探究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调用已有文艺资源实现对“三论”的美学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刘阳教授重新审视文艺研究中从“主客二分”到“主客融合”历程,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提出“主客融合论”或有其不充分性,建议改为“主客异合论”。

《复旦学报(社科版)》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汪涌豪教授主持第一场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蒋孔阳先生家属代表蒋红女士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祁志祥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暨南大学文学院蒋述卓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王一川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程相占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军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刘阳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大会第二场发言由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才勇教授主持。会上,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表示,蒋孔阳先生将美学研究立足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突出关系范畴在美学研究中的有效性,这是其美学思想的风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教授作了题为“唯物史观视域下对文学批评中语言本体论反思和实践维度拓展”的发言,旨在从历史唯物史观视角,阐释实践论是对语言学转向下,语言决定论、实体被虚化等现象的纠偏,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发展性。

  山东大学文学院谭好哲教授提出,仅关注到蒋孔阳先生创造论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看到蒋孔阳美学思想的人类学意蕴。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提出,文艺美学是历史潮流,并结合蒋孔阳先生著述,尤其是《美学新论》,集中阐释了文艺美学提问转向、运思方式、方法论价值等问题。

  苏州大学文学院刘锋杰教授则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蒋孔阳先生“1957”的文学定义,足见老一辈学者对“文学是人学”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方喜研究员,代钱中文先生转达对蒋孔阳先生的敬重之意,并从蒋孔阳、钱中文先生的交往与思想出发,表达了后学对两位先生广采博取、包容率真等治学态度的敬仰。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守森教授受到蒋孔阳先生所强调的“美在实践”、“美在创造”之启发,对美的实用性进行探究,认为美应与人类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应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文艺研究》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张颖研究员表示,她将蒋孔阳先生对西方美学的述评作为其研究的重要参照,在蒋先生《真与美》论著的启发下,着重考察了维克多·库赞的“另一种美与真”。

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才勇教授主持大会第二场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山东大学文学院谭好哲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苏州大学文学院刘锋杰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对当代美学发展产生弥足深远影响

  大会第三场发言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张宝贵教授主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马大康教授以“人的全面展开,美的层累突创——略论蒋孔阳美学思想”为题,对蒋孔阳先生融汇古今中西的思想特点作出了学理总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王鸿生教授从蒋孔阳先生《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出发,发现蒋孔阳早期美学思想潜在的“现象学-存在论”隐线,并结合马克思手稿中的理论思想,试图梳理一条力图打通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研究路径。

  中山大学中文系王坤教授主张,蒋孔阳美学本体论学理基础聚焦于美与异化,对该焦点的关注,有助于思考在“丰衣足食之后怎么做”这一时代命题,从而引导资本对审美活动的参与。浙江大学文学院苏宏斌教授提出,近代美学的两大脉络,即“感受学”与“感性学”,有着不同的侧重,感受学传统探讨主体面对艺术作品时,所具有的主观感受或情感体验,而感性学则更看重审美对象或艺术作品是如何产生、创造的,具有诗学特征。

  上海大学文学院刘旭光教授对蒋孔阳先生“美在创造”观点展开了进一步探讨,系统思索了创造如何理解,创造美学的理论渊源,丰富了其实践意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傅其林教授表示,蒋孔阳先生实践美学思想源于对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深入研究,在关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等命题的理解上,依旧具有重要价值。

  武汉大学文学院王怀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孙士聪教授分别从绘画与音乐出发,探索了蒋孔阳美学对中国古典文艺形式的思考。王怀义表示,蒋孔阳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关注,是在中西美学比较研究视域中逐步展开的,涉及形象、典型等基础问题,强调中国古代绘画重整体性和谐的意境。孙士聪表示,近年在研读阿多诺音乐美学时,领悟到蒋孔阳先生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在方法论上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彦顺教授则着重探讨了审美时间性问题,研究了朱立元教授关于审美活动优先论与动态生成论美学的卓越思考,并提出这预示了中国当代审美时间哲学的重要转型。

  本次研讨会共设有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蒋孔阳文艺美学思想、东方美学与文论、西方美学与文论三个议题,展开了更为细化的专题研讨。分会场一 :蒋孔阳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第一分会场由复旦大学中文系郜元宝教授主持。该分会场主题集中,聚焦于蒋孔阳文艺美学思想,细致探讨其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两大方面,其间也涉及到蒋先生的治学之道。分会场二:东方美学与文论,第二分会场由复旦大学中文系谢金良教授主持。该分会场主要探讨了蒋孔阳先生美学研究、中国美学经典论著、日本美学与美学术语翻译等议题。分会场三:西方美学与文论,第三分会场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李钧教授主持。该分会场紧密围绕西方美学与文论,分为传统西方美学思想与当代西方美学思想两大方面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方喜研究员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守森教授作交流发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文艺研究》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张颖研究员作交流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参加“当代美学的新拓展: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仪式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大会闭幕式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陆扬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永清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王怀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张瑜教授分别对各分会场发言作了总结。张永清认为,蒋孔阳先生的为人治学称得上“周而不比、兼收并蓄”。王怀义表示,与会代表的研究发言,吸收了蒋孔阳先生美学思想的营养,将其思想光辉融进了当下的美学研究中。张瑜表示,学者们从传统西方美学到当代西方美学的多维度关注,使其讨论内容丰富精彩,反响热烈。

  陆扬对大会作了总结。他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宏大、影响热烈离不开全体与会代表的倾力支持,感谢各位与会代表对大会顺利、圆满举行所做的努力与贡献。陆杨教授认为对蒋孔阳先生美学思想的回顾与传承,一定会对当代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弥足深远的影响。

  本次会议受到多方关注。中国社会科院大学、王先霈教授等皆发来贺信。诸多学者、蒋先生弟子、故交好友齐聚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共同隆重纪念蒋孔阳先生百年诞辰,向先生致以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与会代表回顾蒋先生的学术成就,并愿追随大师足迹,为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美学文论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与新思路,极大拓展了当代美学建设路径,展露出当代中国学者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时代风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