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区域影像民族志的实践与价值

2023-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独龙江区域位于云南省滇西北怒江流域,是整个中国西南边陲最边远的地区,也是云南乃至全国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数轮艰巨的扶贫开发,2018年底独龙江乡脱贫出列。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直接的体现。一直以来,人类学研究者和纪录片导演用电影镜头记录着独龙江区域近70年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记录大变迁背景下的独龙江区域发展
  与独龙江区域相关的影像资料起始于1960年拍摄的少数民族科学教育纪录片《独龙族》和36张照片,这是国内外第一次使用电影胶片和照片记录独龙江区域民族文化和风俗的影像资料,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比这更早的独龙江区域的影像记录。《独龙族》是“民纪片”系列中第二部拍摄的影片,这部影片是电影工作者与民族学学者跨学科相互合作的学术成果,具备厚实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基础,由杨立才、宋恩常、洪俊等民族学学者带队,先后四次进入独龙江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这也成为中国“民纪片”制作的经典范例。1982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蔡家麒、杨毓骧、和志祥三位学者到独龙江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蔡家麒全程拍摄380余张照片,涵盖了独龙族社会在20世纪60—90年代生产技术、氏族与家族生活、饮食、服饰、原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单位、团体、个人进入独龙江拍摄影像记录,影像资料也在不断增多。此时,一些新的纪录片手法和观念进入中国,被中国纪录片导演学习和运用,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尝试。
  郝跃骏1997年至2000年导演的影片《最后的马帮》,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个案相结合,以讲人物故事为主。这部影片创造了中国主流媒体收视率第一的奇迹,成为民族志电影学术性与观赏性相互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独龙江区域影像民族志中有三部与节日相关的影片力图从独龙江区域文化的内部进行拍摄,一部是法国学者施帝恩(Gros Stephane)2001年至2011年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拍摄的《独龙节“卡雀瓦”》,其他两部分别是2013年由独龙学会拍摄的《卡昌哇》以及中国节日影像志子项目成员高志英2015年拍摄的《卡雀瓦节》。
  此外,关于“重访”的影片是源于对民纪片《独龙族》的重访而拍摄的新影片。以谭乐水2006年至2016年拍摄的《重返独龙江》为开端,张海2010年拍摄的《独龙纪》以及欧阳斌2012年至 2020年拍摄的《独龙江》也以独龙族为重访对象,对当地的社会文化进行拍摄和记录,反映独龙江区域的巨大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史凯仁、孙景旋2017年至2021年拍摄的《看见看不见的独龙江》则是对故地朋友的回访,其中还有导演的参与和自我反思。
  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独龙江区域影像民族志对于人类学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与西方人类学强调的文化批评不同,中国影像民族志更关注这些影像记录对于本区域在文化记忆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的社会文化价值。
  第一,以影像记录社会文化变迁,保存民族文化记忆的历史价值。这些民族志影片呈现了独龙江区域近70年的社会文化变迁,独龙江社会的重要历史关键点被影像记录下来。这些民族志影像的制作者为国家官方机构工作人员、民族学专家、国外学者、纪录片导演、独龙族研究者等,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拍摄和记录下独龙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面貌,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意义。例如,独龙族的刀耕火种、独龙江公路开始修建前的马帮故事、翻越高黎贡山的人马驿道已成历史记忆。独龙江公路隧道于2014年通车,标志性地改变了独龙江区域的社会文化面貌。与此同时,独龙江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全乡着力发展草果、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产业,在安居住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从这些影片中,我们看到独龙江区域在70年时间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影像方式承载了国家与大众的文化记忆,对外地观众、当地观众特别是当地年轻人无疑是颇为震撼的观看体验和认识过程。当地老人认为,这些影像里记录的很多内容非常具体,看到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希望民族文化能够通过这些影像保存下来。可见,这些影片对独龙族和独龙江区域社会文化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影像文献资料。 
  第二,从观众反馈到自我反思与文化自觉。拍摄者、当地人与观众三方的交流,甚至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多维度关系通过这些影像的活态实践呈现出来,影片的社会文化价值不再局限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而扩展至拍摄对象之外的观众群体。这些影片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让身处异地的观众认识这片遥远陌生的土地,感受到民族文化和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震撼,让不同文化的观众有更加直观、立体的认识与了解,对这一区域历史和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变得灵动且深刻。
  此外,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当地年轻人改变了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看法。一位独龙族大学生第一次完整地看完民纪片《独龙族》后觉得很震撼,以前只是从长辈口中得知独龙江过去的事情,现在更是深切感受到当下和以前的巨大变化,并反思应有意识地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影片《最后的马帮》的结尾,当地独龙族老人因为修路而感动落泪,这是当地独龙族群众发自内心地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是由衷的情感流露,是真实情感的记录。通过这些影像,独龙族老人和年轻人纷纷表示感谢党和国家关心独龙族的生活,感谢政府帮助和宣传独龙江。年轻人开始思考如何学习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将织布、独龙歌、神话故事这些元素与当地的民宿发展更好地结合。可见,这些影像让独龙江当地人强烈感受到自己所处区域的文化价值,引发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其社会文化的学术意义和价值不断丰富。
  独龙江区域影像志在独龙江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看,这些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独龙江区域的真实情况,让当地老百姓认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也能够让他们在影像中重新认识和审视自我,进而对自身民族和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这些影像的社会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成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作者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翔英(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