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众多学者前往欧美、日本等地留学,将包括人类学在内的大量新学科带入中国,如早期的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晚些的吴文藻、凌纯声、李安宅、芮逸夫、费孝通、林耀华等人,他们的研究,虽不以艺术为中心,却多少触及到了相关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对中国现存艺术进行搜集整理,或对中国传统文艺加以研究,如闻一多的神话研究,岑家梧对中国传统艺术以及图腾艺术的研究等,皆可视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前史。
对目前译介工作的分析与评价,展现了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人类学家的艺术观、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历史、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框架、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等。
哈塞尔伯格认为,民族学艺术研究有四个主要任务(《民族学艺术的研究方法》,1961):一是对个别艺术品进行详细的系统研究。这样的研究应该描述对象的起源和结构,建立它的时空分类,并分析它在整个文化中的位置。二是艺术家的传记。传记应该包括艺术家一生中所有重要事件的编年记录,还应该追溯他的风格的发展,描述他的创作能力。还要记录他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三是整体文化结构中的艺术研究。哪些物品被当地人认为是艺术品?艺术和艺术家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艺术、经济、社会组织和智识生活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四是艺术史。即使他的著作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研究者最终还会遇到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他确定艺术品(至少是相对的)的年代,并将其安置到一个特定的地区;他追踪相关的集合,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关系。此外,他要筛选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力求确定时代和具体的趋势。
田野中艺术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描述、询问、观察。
采集。一是在地图上标记出获得艺术品的地方,加上一张草图,一幅照片和一个精确的位置描述。二是记录他发现艺术品的日期和时间。三是对艺术品进行简要描述,应该包括大小、材质、创作手法、艺术形式、保存状况等。四是向旁观者询问艺术品的含义、用途、出处、年岁,寻找有关艺术家和拥有人的信息。
描述。如果一件艺术品不便携带(例如建筑物),或者它不可能获有,那么应该进行精确的描述,以便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比如通过照片、图画以及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复制。
询问。一般询问:最好的结果是从相当数量处于不同社会地位并且足以胜任信息提供人一职的人那里获得,把艺术品放在这些人面前,询问这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问他们是否拥有艺术品,如何以及为何获得这些艺术品,是否保存和照管这些艺术品。更进一步,问信息提供人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社会和文化角色做了怎样的认定。个人询问:最重要的信息提供人是艺术家本人,应该询问艺术家为何选此职业(是世袭的,还是自由选择的);创作艺术品的目的(如经济利益);专业组织(行会,公司);赞助人;创作材料和工具的选择;艺术品的创作技巧;酬劳;创作时的宗教仪式;他本人社会和经济地位。
观察。调查人员应该分析一个小组或一个适当的个人(例如艺术家)对艺术品的态度。描述工作中的艺术家,使用的工具等。
艺术品的详细研究
使用以下标准来进一步确定艺术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
1.材料
2.技术
3.目的
4.内容
5.形式
6.结构:材料、技术、目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7.文化语境
艺术家的传记
艺术家的生活应该按照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思想背景,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描述他的民族、血统以及他的祖先,还应描述他的家庭、童年和教育情况。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的?是艺术创作的乐趣,还是经济利益?对艺术家生活的描述,也应该说明他是根据收到的订单工作,还是创作出来再销售;谁是他的赞助人和顾客;他常去哪些社交圈子;他受到了怎样的尊重;他的精神趣味是什么?还有必要注意记录他一生重要事件的日期,以及他的住所变化。
一是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个体心理学和类型心理学。二是艺术家的工作过程:通过分析艺术家的工作过程,可以进一步搞清艺术才能的本质。例如,他是否执著于细节,精益求精?他创作时,是否从大形式入手,然后是小形式?在他的头脑中,是在创作过程中才有了作品的最终形态,还是在创作伊始就有了完善的观念。
文化整体结构中的艺术研究
(一)文化领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1.经济与艺术
2.社会结构与艺术
3.意识形态与艺术
(二)艺术和文化的其他方面
对艺术的结构性调查,还要追溯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中,建筑、绘画、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所体现出的差异。
为了对艺术的结构研究提供历史视角,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展开历时性的研究。这样的方法将表明,在不同的时期,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对艺术有着怎样的影响,还会揭示在不同时期,哪一文化领域是艺术的主要刺激因素——比如政治、宗教或文学。
民族艺术史
艺术风格发展的历时呈现。首先,历史研究所需的零散丛杂的材料,必须从大量缺乏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术品中挑选出来。然后通过排列、比较、排除外来物,将重要的艺术品组织到相关的群体中,根据其艺术性形成单位。可以用空间和时间来界定风格:相邻地区的一组艺术品之间的相似性构成了地方风格;同一时期的一组艺术品之间的相似性形成时代风格。接下来是阐述每种风格的独特性,并追踪其演变和衰落。然后通过比较主题和风格,研究者可以确定不同风格之间的历史关联、互动和传播,最终建立更广泛的同类艺术的集合体和发展线索。
问题与不足
首先,大量艺术人类学理论著作有待翻译。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论文集、雷蒙德·弗思、安东尼·福格、阿尔弗雷德·盖尔、霍华德·墨菲等人的著作。
其次,门类艺术人类学的著作有待翻译。如舞蹈、音乐、戏曲、表演、摄影等。
最后,田野个案类著作有待翻译。这类著作数量多,但是翻译的较少。
(本文系作者在“日本民族艺术学的历史与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