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与德国近现代哲学:纪念阿多诺诞辰120周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哲学院成功举行

2023-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28-29日,阿多诺与德国近现代哲学:纪念阿多诺诞辰120周年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哲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中心、“阿多诺选集”编委会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会议主题深入对话交流,推动汉语学界阿多诺研究蓄力创新、繁荣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三场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分别由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谢地坤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亮教授主讲。

  10月2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赵爽致辞。赵爽书记代表南开大学哲学院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南开哲学的学科传统与研究现状。最后,赵爽书记预祝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圆满成功。

  致辞结束后,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异宾教授进行了题为“阿多诺与后现代性”的大会发言。他首先回顾了纪念阿多诺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时阿多诺研究的艰难起步,指出阿多诺研究在现如今诸位老师的努力下走到了很好的开端。随后,张异宾教授从阿多诺的音乐哲学入手,指出了阿多诺对总体性的批判,并认为阿多诺的哲学思想是后现代的先河。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最早批判了现代性,从而在这一点上超越了马克思。然而,后现代性的思考实际上最终是保守的,容易成为帝国主义和资本逻辑的同盟。因此,阿多诺的思想虽然具有很深刻的思辨性质,但也不应被神化。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谢地坤教授以“否定辩证法及其现时代意义”为主题作大会发言。谢地坤指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核心是对“同一性思想”的彻底否定,其典型特征是“反逻辑”“反体系”。这部著作的主旨可以被概括为:考察和批判西方“同一性”思想传统,消除对一切凝固化概念的崇拜,表达以连续否定为核心的否定辩证法的基本理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从三个重要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一是主客体的辩证关系,二是星座理论,三是哲学对于旧的思想、意识的批判本性。谢地坤同时强调,还应当看到过分坚持否定辩证法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即对事物之本质的忽略与否认,这恰恰是当下一些哲学流派的症结之所在。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与会学者围绕报告主题,从阿多诺对马克思的超越之处、阿多诺与虚无主义、阿多诺的否定概念同德国哲学传统的关系等视角发言提问。张异宾和谢地坤分别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和解释。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分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

  28日上午,第一分会场会议由《哲学研究》杂志社黄慧珍编辑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余玥教授担任点评人。本场会议的四轮报告涉及历史与进步及其带来的各种哲学反思。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的报告围绕一多关系问题,从黑格尔对于两种普遍性的区分出发,呈现了阿多诺的非同一性与巴迪欧的计数为一这两种不同处理方案的差别与争辩。蓝江强调,完全没有一的纯多会使人陷入深渊(Abgrund),基于集合论的计数为一则是在承认多的同时,给出一种弱的同一性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罗松涛教授基于中介、交换关系与功能性总体等概念,梳理和讨论了阿多诺社会哲学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社会认识论、社会总体性建构和社会统治结构。针对数字存取技术下的艺术作品是否拥有灵韵(Aura)这一问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郑作彧教授指出,基于NFT技术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灵韵”已不再是本雅明所讲的灵韵,毋宁说是一种后灵韵,因为人的参与是被排除在外的。四川大学哲学系马飞副研究员总结和概述了阿多诺早年的历史哲学观以及他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性阐释,并指出,阿多诺通过对世界历史诸范畴的非同一性拆解,最终将普遍历史与个体置于一种恰如其分的对抗性关系之中。在点评和讨论环节中,点评人余玥同几位报告人深入对话,辨析重要的概念和结构问题,在场专家学者积极提问发言,讨论内容切实丰富。

  第二分会场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所彭蓓老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贺念老师担任点评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马迎辉老师首先勾勒了国内外学界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解,并指出现象学论证了形式化如何超越总体化,并以此为背景批判了阿多诺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他认为阿多诺错误地把胡塞尔康德化了,并且忽视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与马克思的相通之处。随后,南开大学哲学院王亚娟老师也批判了阿多诺对于现象学的批判,认为当阿多诺把现象学对体系的拒绝与现象学进路的推进混为一谈,并因此把胡塞尔现象学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同等对待时,阿多诺对胡塞尔的批判有“取轻就便”之嫌。

  短暂休息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李弢老师论述了阿多诺在题为“自然历史观念”的讲演中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一书的哲学观念的再阐释。随后,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欣老师分析了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并进一步说明了本雅明的经验概念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在最后的讨论环节中,马欣老师还指出,本雅明有意将艺术政治化,要求书写无名者失落的经验,以反对希特勒的战争美学。

  28日下午,第一分会场会议分别由南开大学哲学院王建军教授和《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马妮编辑主持,慕尼黑大学哲学系博士高辉和四川大学哲学系马飞副研究员担任点评人。本场会议七轮报告涉及比较视野下阿多诺与德国古典哲学以及他的同时代哲学家的关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毛林林副教授考察了针对费希特哲学的虚无主义指控,并指出,费希特通过主体有限-无限辩证法建立起主客间的动态结构,这与德勒兹改造斯宾诺莎哲学所得到的非欠缺的欲望主体理论十分相似,是对前述指控的一种有效回应。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倪逸偲以卢卡奇批判费希特时所引用的文本为切入点,梳理和重构出费希特哲学构想的本来面貌,并指出卢卡奇对此所做的“误解”及其历史语境和历史效应。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彭晓涛深入挖掘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深切关联,并指出,阿多诺区分了黑格尔体系的双重含义,并由第二种含义引申出超出黑格尔哲学的非同一性思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常培杰副教授从丹托致力于解决的外观混同问题出发,比较其与阿多诺克服前卫艺术及其衍生问题的不同路径,并深入刻画了阿多诺美学思想在本体与事实层面的双重结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宋一帆从对“社会性无力”的病理学分析入手,进展到阿多诺对自恋与整合的分析以及他给出的一种解决方式,即用礼物赠与来突破自恋的心理结构,并向客体积极敞开。南开大学哲学院博士生李龙透过阿多诺与布洛赫的“乌托邦”辩论,引出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中的肯定性疑难,并基于文本分析和论述,否定了阿多诺作为一个彻底的否定主义者的形象,揭示出其哲学构想中的肯定性因素。四川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罗子皓在政治美学视域下比较了阿伦特与阿多诺走向战后反思的不同路径,前者借助于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等概念,后者则关注到美感与崇高感的区别,指向一条审美个体的切身体察方式。在点评和讨论环节中,高辉、马飞两位点评人分别概述了各轮报告的内容与要点,并围绕相应主题提出一系列可供进一步讨论和回应的问题,与会学者从各种视角出发提出问题,将讨论引向更为深入的层次。

  10月28日下午,第二分会场会议是阿多诺音乐哲学专场。

  上半场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晏扩明老师主持,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杨宗伟老师担任点评人。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卫星老师认为,阿多诺的音乐功能理论并没有一味地将音乐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而是提倡音乐要表现意识形态当中真实和美好的部分。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大卫·巴拓识老师分析并批判了阿多诺对贝多芬音乐与爵士音乐的观点。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纪科佳同学论述了音乐的公众意见和音乐批评者对范畴各自的规律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

  下半场会议由《南开学报》编辑部张栋豪老师主持,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马卫星老师担任点评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杨宗伟老师分析了音乐意志哲学的内涵,并具体论述了阿多诺对音乐意志哲学的批判与补充。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彭蓓老师深入剖析阿多诺为《中国音乐》一书所撰写的一篇书评的背景、内容及其核心观点,由此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德国法兰克福地区文化和音乐界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与接纳情况,以及阿多诺早期美学理论的要点。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李晓燕老师分析了阿多诺音乐哲学中的“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以及两个维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由此说明了阿多诺的音乐哲学对中国美育建设的启发作用。

  29日上午,第一分会场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孙誉奇编辑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罗松涛教授担任点评人。本场会议七轮报告涉及对阿多诺哲学研究概况、要点、定位的整体性评述。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亮教授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阿多诺研究在中国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将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1978年开始的第一阶段是少人问津的边缘静置期,以《否定辩证法》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为起点的第二阶段是安静的蓄势待发期,2001年开始的第三阶段标志着国内阿多诺研究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2019年开启的第二个高潮期则以阿多诺著作翻译的爆发式涌现为首要特征。最后,张亮从四个方面寄语未来的阿多诺研究,为学术翻译和研究事业贡献出有益的反思和建议。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讨论了阿多诺哲学中的“力场”(Kraftfeld)概念,并指出力场与阿多诺星丛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对阿多诺哲学观思想和社会现实诊断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贺念副教授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出发,在澄清海德格尔思想原貌的基础上,细致考察了二人在技术批判、本真性等问题上的分歧与误解,进而引入对谢永康教授《理性的悖谬与潜能:阿多诺辩证法研究》一书的评论与反思。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牛子牛深入分析和评述了中国思想及社会历史背景之情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呈现出的“东方形象”,并以阿多诺、阿尔都塞等人为例,展开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东方性在多个维度上的展现,这体现出中国自身的社会问题意识在异域思想形态中的反映与折射。在点评和讨论环节中,点评人罗松涛全面概括和总结了各轮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并针对相关主题提出新的思考和问题,在场各位学者积极提问交流,相关主题在研讨和对话中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澄清,取得丰硕成果。

  10月29日上午,第二分会场会议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宋德超老师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张清涛老师担任点评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生旺同学分析了阿多诺历史哲学中的自然历史概念,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概念与阿多诺的辩证法的联系。南开大学哲学院李晶同学分析了阿多诺的道德哲学及其辩证唯物主义源泉。四川大学哲学系的韩子健同学论述了康德的德福一致至善论,并基于阿多诺的观点说明了这种至善论中的“二律背反”的必要性。南开大学哲学院周智臻同学论述了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两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表明了,阿多诺虽然在字面上要延续黑格尔-鲍威尔的方案,但费尔巴哈更具怀疑主义倾向的方案恰恰是其立场彻底化的结果。

  各分会场会议结束后,举办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向南开大学哲学院的赠书仪式,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侯振武副教授主持。于力平编辑代表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言,介绍捐赠图书情况。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刘慕鑫代表学院致感谢辞并颁发捐赠证书。

  研讨会闭幕式由侯振武主持,余玥教授作总结致辞。余玥指出,阿多诺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之时,都举办过相应主题的研讨会。值此阿多诺选集系列接续出版和阿多诺诞辰120周年的契机,我们再次集会,这次会议的质量和规模都超过以往,展现出中国阿多诺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感谢南开大学哲学院提供这一交流对话平台,期待未来与各位同仁在全国各地相聚。最后,侯振武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谢,会议圆满闭幕。(主办方吕润生 李晶/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