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成就及展望

2023-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大力推进“五通”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绘制出一条贯穿欧亚非大陆,辐射拉美与南太(平洋),连接大陆与海洋,融“大写意”与“工笔画”于一体的壮丽图景。十年来,我国“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83%的建交国”。
  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向西延展的必经区域,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西欧经济体的连接地带,是集枢纽、桥头堡、中转地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关键区域。作为拥有12个欧盟成员国、10个申根国、7个欧元区国家的中东欧,其在国际规则和统一市场、边境自由便利化以及货币一体化方面拥有一定的地区比较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之初,恰逢中东欧国家饱受欧债危机之苦、难民危机之扰、乌克兰危机之困,双方的供给与需求对接具有较强的及时性与互补性。特别是有2012年启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实际上成了助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双边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兴跨区域合作机制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效赋能、提质升级的一把“关键钥匙”。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就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2015年6月,匈牙利同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同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波兰、塞尔维亚、捷克、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五国同中国分别签署了政府间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同年,罗马尼亚和北马其顿也分别同中国签署了有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2016年,习近平主席两度出访中东欧,先后访问了捷克、塞尔维亚和波兰,对于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在该地区的政策对接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东欧国家同中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同年11月,时任总理李克强首次出访拉脱维亚期间,双方签署合作文件,拉脱维亚成为了与中国正式签署有关“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波罗的海国家。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克罗地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四国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三国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2018年8月,希腊同中国签署了两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至此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17个国家的全面覆盖。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积极实施后,贸易总量稳步攀升,人文交流明显增多,总体上体现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的精准化合作特征。
  首先,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是各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聚焦点之一。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要不断完善融通格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发展十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不断深化战略互信与政策沟通,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的高水平对接。中方大力推动在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完善中欧设施联通格局。包括匈塞铁路、泛欧5C走廊高速公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和中欧班列“长安号”中东欧线路等运输、物流项目先后启动建设并投入运营。同时,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体系联动合作等金融合作也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提供了资金支撑。
  其次,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为“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作为全球性议题的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重要领域。其中能源合作,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建设成为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最多的领域之一。波兰莎莱尤夫水库和克罗斯水库、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塞尔维亚潘切沃联合循环电站和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以及黑山莫祖拉风电站和普列夫利亚热电站等项目的投入、完工到顺利运营,为“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地区的绿色发展合作创立了典范,谱写了“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创新合作方面,包括跨境电商贸易、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和生物制药等以新型科技产业发展新机遇为导向的合作项目也为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开拓了新的视野。
  未来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为中东欧地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第三方国家的压力。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欧洲大陆也正在经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转变的新时期。推动“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地区长远发展,需要以史为鉴,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该地区问题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主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承续发展的前提。在当前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乌克兰危机加速了中东欧地缘政治转变的速度。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应坚决保持战略自主和外交独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各国内政,警惕部分国家所渲染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威胁论、债务陷阱等恶意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论,确保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以应对新一轮发展困境。中国尊重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任何中东欧国家。此外,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关系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与欧盟的战略互信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战略高度把握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支持中东欧国家战略自主,是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承续发展的前提。
  其次,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平台与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行稳致远的保障。“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原则与合作方向,两者可以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共同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提供助力。一方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发展契机,不断提高合作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拓宽合作领域、精细合作对象;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务实合作深入发展,打开欧洲“一带一路”建设的东大门。
  再次,加强地方合作与民营企业交流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纵深发展的催化剂。其一,“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所提供的广泛平台和发展空间,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所擅长的地方合作优势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项目建设上。其二,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建设项目多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为主,地方企业或民营企业较少,发挥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底层合作上的充分对接。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先锋队和排头兵,考察合作国的市场情况与营商环境,为大型项目的落地打前站。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走出去”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性,带动民间交往的积极性,为两国的地方合作与文化交流注入活力。
  最后,着眼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面向未来的合作动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都非常关注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某种意义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向外延伸,与“绿色欧盟”的对接以及与中东欧的绿色转型合作对于全球气候治理至关重要,也有一定的示范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曾指出的,要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同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年”正式启动。显然,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是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永续发展的前进动能。
  【本文系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中东欧区域与国别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姬文刚,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波兰研究中心主任;刘添,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