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把握信息化机遇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3-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远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信息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作用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正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化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化驱动。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信息革命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经济范式进入到全面普及、深度融合、加速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组织模式、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产生全局性、革命性影响。信息化成为引领撬动经济社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增长引擎,将推动经济社会从工业时代加速迈入信息时代。

  现代化建设需要信息化先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作用。

  二、信息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融合不断加深,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驱动核心技术创新。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下好技术创新“先手棋”,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取得发展先机。我国在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实现突破,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成果。如,我国5G应用稳居世界前列,光通信综合实力全球领先,整机设备、光模块、光纤全球占比均超过50%。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一季度,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15%,区块链累计专利申请受理数占全球56%。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增强我国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00年至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能为传统投入与劳动,数字化投入平均贡献度仅为11.7%;2012年至今,数字化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快速上升至26.6%,并于2018年首次超过传统投入贡献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等特点,打破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制约,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我国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据IDC数据,我国数据产生量超过全球数据产生量的23%,2025年我国数据产生量将增至48.6ZB,占全球总量的27.8%,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资源国,资源优势更加显著。

  提升决策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随着互联网运用普及和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治理正逐步从线下向线上相结合转变,从掌握少量“样本数据”向掌握海量“全体数据”转变,为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数字化治理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立法,基本形成覆盖安全保障、用户权益和公平竞争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治理工具和手段不断丰富完善。

  三、打造五大体系落实信息化驱动引领实践要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为主线,以基础设施体系、技术产业体系、融合应用体系、数据要素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为着力点,有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打通信息化大动脉。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适度超前部署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全面深度覆盖和能力升级。固根基。深化数网融合、算网融合和云边协同创新发展,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二是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化推进。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间技术融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强化区域、城乡、国际国内协同。

  升级技术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产业发展能级跃升。一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神经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和生态培育。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建设,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深化融合应用体系建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构建若干具有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建设5G全连接工厂,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产业链协同制造等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生产新模式。二是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围绕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大企业、领军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销售数据资源、共享能力,将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创新体系和供应体系,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探索构建数据要素体系驱动经济社会效益提升。一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以数据三权分置的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据基础制度的完善、细化、落地。建立完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机制,推动构建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市场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有序的市场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分级分类分步、安全有序推动部分领域数据流通应用。二是深化各主体数据应用开发水平。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通过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互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合作,支持金融保险等龙头企业孵化新型数据服务业务,支持数据服务企业培育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产业链,壮大数据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保障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一是大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引导行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理,推进多元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数字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用好工信大数据平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推动规范平台、数据、算法等制度规则陆续出台或落地,划清市场行为的违法边界,更好发挥行业公约、强制性标准等对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效补充作用。二是健全数字营商环境。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三是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警惕数字经济带来新的贫富分化加剧,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发展,健全完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

  (何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