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产物与伟大精神力量,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延安精神的阐释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文章与讲话,将延安精神看作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旗帜鲜明地宣示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坚定信念。
深入阐释延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延安精神”,维度丰富,透过诸多叙事,延安精神的全部风貌与历史智慧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加丰富。
“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2009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明确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延安精神”是宝贵财富。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视为“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2015年2月13日至16日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再次重申:“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延安精神”是永久教材。2009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延安时明确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财富,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
“延安精神”永不过时。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延安精神同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共存,“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在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在持续而历史性的解读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延安精神”的诸内涵和外延,涉及的维度包括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校训的故事,延安整风“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做张思德、白求恩式“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窑洞之问”,“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本领恐慌”,“人民的文艺”,“培养革命骨干”,“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永久奋斗”传统,“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传统,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研读“延安精神”的目标,借用他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的说法,就是“深入研究延安精神、积极宣传延安精神、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丰富拓展精神内涵
关于延安精神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普遍公认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信念”。揆诸事实,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特别强调:“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很显然,“延安精神”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如何在实践中发扬光大,是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延安精神”的理解与阐释。一般而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又增加和丰富了新的解读维度,一个是“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的“斗争”维度,另一个是以“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为代表的文化论辩的新维度。延安精神阐释更加充分、科学和周全,具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
政治美德与新社会伦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延安精神这个宝藏”的重要贡献,是将“延安精神”放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中开展更加开阔的凝视与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出发点和无尽的动力源泉。其中重要构成,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习近平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他多次提出“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革命精神”,并将之视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1944年访问延安的记者斯坦因曾说:“延安的政治场面朴素、安静、简单,就像它所处的位置一样。共产党中央是一个安静而繁忙的地方,在这里,几百个工作人员把工作和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踏实的、自发的热情。有一种开路先锋的豪情。”
坚不可摧的新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延安精神”是“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吸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的伟大力量,是“一种科学精神”。其中,党性原则是最重要的遵循,“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最重要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这一论断。揆诸“誓言”,党性就是“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再现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大力彰显实践价值
实践性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延安精神”“求真务实”的特质,以及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意义和贡献。斗争性是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延安精神的重要贡献。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问题,要“刀刃向内”,保持党的纯洁和活力,由此出发,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等等,不仅必要,而且急迫。论辩性是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延安精神的另一重要贡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的故事,希望全党共同努力,创新文明新形态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丰富人类文明历史谱系。
“延安精神”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贯穿其间的政治立场、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创新解放、独立自主、乐观前瞻、艰苦奋斗、智慧斗争、参与论辩、整合生成等,已然形塑出卓越的创新韧性,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形态,成就了历史的新辉煌。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隋萌萌
网络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