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河湟文化中的彩陶魅力

2023-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超)青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三万年前,这里就传出了古人类敲打石器的铿锵之声。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原始先民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人类彩陶文明史上最华丽、最绚烂的篇章。

  “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河湟文化是黄河流域四大文化之一,是在古羌戎文化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文明为主干,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明和西域文明形成的包容并举、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

  波折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8月8日,由青海省博物馆联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和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指导,西宁市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展览一角 本网记者 李超/摄

  展览展出的彩陶器绝大多数来自于青海柳湾墓地。1974年至1981年,青海乐都柳湾墓葬遗址完整地发掘出1730座墓葬,在出土的近4万余件文物中,彩陶就有2万余件。其中青海柳湾出土的“蛙纹彩陶壶”“‘卍’字纹双耳垂腹彩陶罐”“裸体人像彩陶壶”和西宁大通下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最为引人瞩目。

  “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展览展示的陶器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按历史发展时间脉络分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三个部分,共展出河湟文化博物馆和西宁市博物馆精选藏品118件,系统梳理了青海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漩涡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锯齿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类型——马家窑类型;中期类型——半山类型;晚期类型——马厂类型。这三种类型共同特点是以细泥红陶为主,炊煮器则以夹砂粗陶烧制,陶器主要制作方法是泥条盘筑法。

  蛙纹彩陶集中展示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蛙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蛙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最发达和最富特征的纹饰之一,它实际上是一种人形纹,是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有相同文化隐喻的象征,这种形象均与生殖崇拜有关。此次展览展出了4件 “蛙纹彩陶壶”,同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马厂类型的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遗存数量最大、器形最多、彩绘纹饰最为丰富、艺术创造最为奇特的时期。

  四大圆圈“卐”字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此次展出的“卍”字纹双耳垂腹彩陶罐即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其腹部所绘的“卍”字符号,是远古人类普遍使用的神秘符号。这种符号除了在马家窑文化中有出现外,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等国历史上也有出现。“卍”字符号是传统吉祥观念的艺术体现,是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人们的共同追求。

  折线纹长颈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本网记者 李超/摄

  一件彩陶,一个音符;一种类型,一片乐章。彩陶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之根。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用深邃的目光,审视千年古陶,走进青海灿烂辉煌的史前文明。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