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奏唱仪式与中国革命

2023-07-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国际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概括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斗争方向和奋斗目标,蕴含着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国际歌》奏唱不是诞生即成仪式,而是逐渐演变为政治仪式,乃至红色仪式的,具有规范化、重复性及感染性。《国际歌》奏唱仪式(以下简称“国际歌仪式”)在中国革命斗争年代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一、《国际歌》奏唱仪式传入中国

  《国际歌》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由留法勤工俭学的先进知识分子带回,另一是中国革命者从苏联译介后传入。

  从法国传入《国际歌》,来源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1918年4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一批革命青年创立了旨在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新民学会”。1919年,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创办“觉悟社”。当时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亲自组织“新民学会”的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周恩来同志在1920年也和天津“觉悟社”部分社员一同到法国勤工俭学。这些知识分子在法国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考察欧洲工人运动。他们积极参与法国工人斗争运动,高唱《国际歌》,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1920年11月由李立三、赵世炎和周太玄创办的杂志《华工周刊》(后改名《华工旬刊》)刊登了题为《劳动国际歌》的三段歌词。先进知识分子回国后,将《国际歌》也带回来了。

  从苏联传入,源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少中国革命者到苏联学习、工作,并把《国际歌》译介后带回来。其中传唱度最广的是瞿秋白翻译的版本(有词和简谱),于1923年刊登在《新青年》第1期上。1920年10月下旬,瞿秋白去苏俄时途经哈尔滨。11月7日,经友人介绍,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的盛会,他第一次听到雄壮的《国际歌》。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联共(布)党组织。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并创造性地将法文“L’Internationale”一词改用音译“英特纳雄耐尔”在我国广泛流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更早刊登俄文译版歌词的是1921年9月出版的全国最大文学杂志《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增刊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专刊,其中刊登了译自俄文的《国际歌》,标题为《第三国际党的颂歌》“赤色的情歌”。另外还有1923年党旅欧总支部的萧三、陈乔年和其他十几个同志根据法文,同时参考俄译,把《国际歌》译成中文。这个译词最初由东方劳动者大学中国组的学员练唱,随着他们回国工作,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传唱开来。

  二、《国际歌》奏唱仪式引领革命斗争

  《国际歌》传入中国后,由早期共产党人小范围逐渐扩大到工农运动高涨的地区传唱,无论是在苏区根据地、在长征路上,还是在延安时期的重要集会中,《国际歌》都被广泛传扬。

  工农运动在1921—1927年间获得了巨大发展。北伐战争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政治领导和广大党、团员的先锋作用,革命形势发展非常迅速。北伐军所到之处,《国际歌》就在广大工人、农民中传唱。1926年11月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社出版了《革命歌集》,共收录了十多首革命歌曲,《国际歌》为第一首。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给学员讲授“农民问题”“农民教育”等主要课程,《国际歌》是讲习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全国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在监狱中,在刑场上,仍高唱《国际歌》与敌人作斗争。

  在红色革命根据地,无处不响起《国际歌》的雄壮歌声。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国际歌》的巨大宣传作用,亲自倡导和指挥唱《国际歌》,他曾教导过“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927年“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后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写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写道:“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几句词深刻概括了中国革命和《国际歌》的密切的关系。1931年至1937年,《国际歌》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各地纷纷召开群众大会,高唱《国际歌》来庆祝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党大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中,到处唱起《国际歌》《东方红》等革命歌曲。1962年,经过再次修订的《国际歌》中文译词及曲谱,重新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三、《国际歌》奏唱仪式产生的效用

  仪式,不论是世俗的或是神圣的,都是让群体团结起来,通过创造并维持意义、目的和价值观的秩序,发挥让群体和谐的功能。《国际歌》奏唱仪式也是如此,它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宣传了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传扬了斗争的革命精神。

  《国际歌》是共产主义原理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抗争精神的象征。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国际歌》精神融入工农群众的日常活动与战斗生活,深化与传承了这一象征意义与思想内核。在革命战争年代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而斗争,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战斗。

  《国际歌》奏唱仪式将其所传达的情感与情感的接受者围成一个独特的“感染域”,通过建立于情感基础上的仪式行为,催发群众形成情感共识。在革命斗争时期,《国际歌》奏唱仪式是工农群众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密钥,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红色礼仪源流研究”(项目号:22&ZD2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