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

2023-07-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上海外滩 谢德 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并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它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并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发挥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其中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鉴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独特国情,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由资本主导,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最终目标,并不是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现代化,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现代化的出现,这不适合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不能放任资本的野蛮生长与无序扩张,否则将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也很难实现广大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品格。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既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即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又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繁重的任务要求,即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要让每一位人民群众都切实享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上海东方明珠塔 谢德 摄

  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源

  体现人民意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有效地体现人民的意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成功。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并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全过程,用制度体系保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人民权益。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主体地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情用心用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激发人民创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目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这一过程中,人是最有决定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是最活跃的要素。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践行群众路线发动和组织人民,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谢德 摄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上海陆家嘴“三剑客” 谢德 摄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大力度补齐短板改善民生、以更实在的措施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保障目标上持续用力,在真抓实干中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依靠和发动人民,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让一切现代化的力量充分涌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要坚持群众路线,在一切国家治理工作中发展和组织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出人民群众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拼搏,依靠人民群众的砥砺奋斗,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最美史诗。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个根本体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全面布局、谋划和开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线图。要坚持循序渐进,根据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和分阶段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上海浦东新区 谢德 摄

  【本文系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铸牢港澳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路径研究”(编号JDGTT202123)的成果】

  (江传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梁绮婷,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