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诗歌铸魂育人 赓续红色血脉

2023-06-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红色经典是历史的记忆,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阅读红色经典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诗歌是红色经典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红色文学资源。阅读红色诗歌、挖掘蕴涵其内的红色基因并予以传承,就是在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更重要的是,发掘红色诗歌这一宝贵红色资源可以激发红色认同、培养红色情感、催生红色追求。红色诗歌内涵丰富,其所蕴涵的红色基因其实就是我们党和人民所追求的种种斗争精神形态,是铸魂育人的宝贵精神教材。

  凸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红色理想

  红色诗歌“惊天地、泣鬼神”,表达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信不疑和执着追求,其所折射的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红色诗歌可能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被捕后在狱中的“沉吟”之作,也可能是就义时在刑场上的“高呼”之音,不管是哪种样态,这些发自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救国救民的“呐喊”之声绝对是震彻那个时代的最强“斗争”诗音。方志敏在《狱中纪实》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是何等崇伟的共产主义情怀!夏明翰在刑前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又是何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人笃定不易的理想是共产主义,贫贱不移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何斌在狱中歌唱:“我热血似潮水的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情感真切,斗意炽烈。这些“血液中迸发出来的诗行”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恒然坚守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笃定坚持,是对“红色理想高于天”的最好诠释。

  诠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使命

  红色诗歌“震寰宇、壮山河”,表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怀,其所折射的“大义凛然”的斗争精神是红色者的意志本色。柔石在《战!》中写道:“……呵!战!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呵!战!努力冲锋,战!”红色诗歌是捅破时代毒瘤的尖刺,更是斩断社会毒草的巨斧。殷夫在《血字》中写道:“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我也是历史的长子,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红色力量虽然薄弱,但共产党人有力挽狂澜之志。蔡和森在《少年行》中写道:“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红色诗歌是“时代之魂”,表达了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赤诚,其所折射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斗争精神是革命者的“忠肝”柔心。周文雍在狱中绝笔诗里写道:“……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共产党人把党视作母亲,其诗直抒“忠母”胸怀。张剑珍在其民间歌谣体《五更叹》中唱道:“……党系厓个亲爹娘,视死如归跟着党。”共产党人常怀感恩之心,对“母亲”的爱忠贞不二,即使“母亲”一时错怪了孩子,孩子也无怨无悔。李策在《狱中寄语之九十七》写道:“红色的花朵呵,是需要任何情况下的坚贞来培育的。母亲的误解,我能承担。”习近平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红色诗歌是“黑暗之光”,表达了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红色乐观主义精神,其折射的“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斗争精神是革命者的“义胆”血性。刘绍南在刑场高唱《壮烈歌》:“壮,好汉!刀放头上不胆寒,英勇就义——壮!壮!壮!……烈,豪杰!眼睛那肯把敌瞥!宁死不屈——烈!烈!烈!”这种“首身离兮心不惩”的红色理想是何等的气壮山河!恽代英在狱中的豪言壮语“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和陈法轼在囚房里的家国情怀“磊落生平事,临刑无点愁。壮怀犹未折,热血拼将流。慷慨为新鬼,从容作死囚。多情惟此月,再照雄心酬”,均是共产党人内心最深最沉的忧国忧民之牵挂!

  蕴涵“浩然的红色正气和乐观的红色情怀”的红色底蕴

  红色诗歌之正气“天地可鉴”,其所折射的“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赤金”成色。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心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红色抱负,身上散发着雄浑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红色正气。在铁窗黑牢里他们坚贞不屈,在敌人屠刀下大他们大义凛然。文泽在《告别》诗中写道:“在红色者的面前,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假如是必要,你就迎上仇敌的刺刀。但是真理必定来到,这块污土就要燃烧……”革命者为红色而生,为党和人民而死,死得其所,无上光荣。“黑牢诗人”蔡梦慰以牢房为战场,用诗歌作武器与敌人斗争,在狱中用竹签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成的墨汁坚持写作,写出血泪和仇恨的记录——《黑牢诗篇》——来表达对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对光明的坚定向往。他在诗篇其一《禁锢的世界》中写道:“……墙,这么样高!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那一瞬忘记过飞翔?……”诗人把牢中的革命者比作“折翼的鹰”,翼可断,志不可移,因心向往之。尽管被囚禁在白公馆和渣滓洞中,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宁愿“把牢底坐穿”、在“烈火中永生”、在“脚镣皮鞭下昂起高贵的头”。

  红色诗歌之情怀“日月长存”,其所折射的“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斗争精神,体现了革命者“石灰石”般的乐观、清白。革命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向死而生的红色乐观主义精神,其人格力量浑厚凝重,红色正气轩昂峻拔。红色者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岩竹”,咬得了“岩石”,才能任“尔”狂风吼。这是何等的无畏无惧、豪迈潇洒和积极乐观!陈逸群在《被捕》中写道:“铁窗生涯意中事,鼎镬甘饴冀能求。”共产党人把受酷刑当作食糖浆一样甘甜,这又是何等的刚强与乐观!汪石冥在《牙刷柄题壁诗》云:“敢从烈火炼真金,镣铐偏能坚信心。誓舍微命留正气,残躯任尔斧钺临。”共产党人竟能把受酷刑当作锻炼意志的最好方式,这又是何等的刚正不阿和积极向上。

  总之,红色诗歌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其所蕴涵的红色基因和折射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历史之剑、发展之力、时代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中国人赓续了这种“不怕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凝心聚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斗争精神,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批评语境下美国戏剧30年(1990-2020)”(项目号:22WWA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吕梁学院外语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