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城市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023-06-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中央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国家建设规律和新型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广大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市和乡村共同的任务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更是一项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既有城市的现代化,也有农村的现代化。能否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乡村振兴是城市和乡村共同的任务。城市和乡村不是一组对立的社会结构,更不是彼此割裂的“区位系统”,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动有机体。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村,农村发展也离不开城市,城乡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同时,研究好、利用好城市的资源,科学把握和处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城乡产业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经验的历史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但凡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都集中体现了城乡互助的普遍性。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并重,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从而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要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土地、物资等资源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生态建设规律的要求,创建城乡人口双向迁徙、资源要素相互融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是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和制定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证。二是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独特优势对城乡融合政策作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三是需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明确城乡关系不是“城市兴,乡村衰”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充分挖掘乡村发展潜能,实现与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另一方面,破除“经济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认识误区,树立“乡村振兴,生态优先”的理念,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三、实施乡村振兴,城市必将大有作为

  乡村振兴,城市必将大有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已经充分看到了城市在促进乡村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许多有益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延续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创意、服务、公共资源等要素的投入,而城市正好在这些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城市应充分运用其所具有的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优势,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大展身手。

  一是建立起城市助力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城市应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二是结合乡村特色,建立起与城市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城市应充分利用其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的能力和挖掘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优势,分别对城乡地区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提炼出乡村相较于城市可能存在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建立起具有乡土特色且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三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培养大批有意去、乐意留、愿意干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城市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转移,并建立乡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育机制,提升乡村人民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适当调整城市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关于乡村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乡村去发展,将自己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大好河山。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