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希望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延绵扩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青年这支朝气蓬勃的社会中坚力量应当坚定理想、勇担使命、奋勇争先、艰苦奋斗,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与扎实的笃行不怠相统一、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与突出的创新能力相统一、强烈的中国情怀与广阔的国际视野相统一的综合素质,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其饱满的朝气、美好的梦想、积极的创造,在与人民共命运、同历史共进步、同时代共成长的生动实践中奏响青春之歌,让青春焕发出绚丽光彩,为创造无悔于青春、无悔于祖国和人民的业绩而奋斗。
一、科学的理想信念与扎实的笃行不怠相统一
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无论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有着高贵的灵魂,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青年能够战胜千难险阻取得革命胜利、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源泉。2022年4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承担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坚信中国道路、坚守价值追求、坚定文化自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与此同时,“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科学的理想信念不能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而要建立在笃行不怠的社会实践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青年应当把追求理想、使命担当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放飞青春梦想。
二、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与突出的创新能力相统一
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紧张局势,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塑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新时代青年重要而紧迫。专业知识素质是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非学无以广才”,青年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奉献祖国、青春远航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也是回应新时代之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在提升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强化优势积累,关注时代之问,以理想激发创新、以实干实现创新,且把创新精神与爱国情感相结合,在培养青年对祖国、对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使青年明确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青年创新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青年为国争光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热情,把青年的创新动机引向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激励青年进行高层次的创新奋进,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三、强烈的中国情怀与广阔的国际视野相统一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曾说过,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深刻诠释了青年既要厚植家国情怀又要开拓国际视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深厚而磅礴历史的洗礼下,蕴含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萌生一颗颗拳拳报国的热烈之心;同时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青年更具有了投目世界的国际眼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有能力和信心以高昂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情怀不忘初心,既牢记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痛苦经历,也要用全新的站位和创新的思维去开创未来。基于此,新时代中国青年坚持强烈的中国情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相统一。新时代国际视野就是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化机遇和挑战面前更加理智和从容地面对世界,深刻审视国际局势,将捍卫国家根本利益和灵活处理国际争端结合起来,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创者。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数据显示:“大批中国青年通过旅游、考察、商务、劳务等方式走出国门、感知世界,2019年国内居民出境达1.7亿人次”。在多重机制下,青年在国际组织、青年机构、非政府组织等,与俄罗斯、美国、欧洲、印度等多个国家,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媒体等领域,通过创新创业、经贸往来、技术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中国青年认识世界的渠道更广阔、方式更多样、国际视野更拓展。而新时代中国情怀,则需要中国青年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之策,将人生价值与理想的实现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胸怀和态度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于玲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秘书长;贺子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