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文明或文化的观点看:多元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互变

2022-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利天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

 

  从科学和认识的观点看,哲学是关于世界真理的学说。一个时代只有一种哲学是最接近真理的科学,其他则是谬说。从文明或文化的观点看,哲学是文明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多元的不同观点的哲学可能都具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我们时代的科学真理,也占据时代文明价值和道德的制高点。

  至少从黑格尔把时代精神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开始,哲学真理已成为历史性的真理、文明的真理。马克思把真正的哲学视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已提出一种文明或文化的哲学观。现代哲学家卡西尔和罗蒂等明确把哲学看作文化哲学或教化哲学,陈来等中国哲学研究者为论证中国哲学的价值与合法性,更是自觉坚持文化哲学观。从文明或文化的观点看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更多地发现不同哲学理论对自己时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高清海先生曾提出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实质的论断,并从西方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思维方式的比较中,论证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我们可以说高清海先生所说的自然观点、存在观点、意识观点等思维方式,现代哲学的逻辑观点、语言观点等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理解世界的地平线。借用德勒兹的说法,是切入世界的不同的内在思想平面,它带来新的思想区分,甚至是新的可见的感性,新的世界秩序和意义。多元观点的哲学更直接地作用于人们所说的生活世界。

  转向生活世界是20世纪最重大的哲学变革。生活世界是先于哲学和科学的直接给予的世界,它作为未经反思和科学规划的原初世界,内在具有稳定强大的信念或信仰结构,从根本上规定了哲学反思和哲学想象的界限。比如,朴素的实在论直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前提。外在实在和符合论的真理直觉,也是奎因本体论承诺和普特南内在实在论的前提。中国哲学“初念为善”的道德直觉、罗尔斯关于分配正义的正义直觉等等,都是源于生活世界的基本信念,是所有哲学理论都必须参照的经验前提。

  生活世界变革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变革的决定力量。哲学在最抽象的观念层面感受、想象和引导生活世界的变革。它一方面必须倾听和感受生活世界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远离生活世界的玄谈不会影响生活世界。另一方面哲学必须以差异化、陌生化的观念切入生活世界,从而带来新的思想空间、规范、秩序和道路。新的观念战胜旧观念,带来新行为、新的生活方式。德勒兹曾说,当法国南部农村的农民见到地主不再脱帽致敬时,世界变了。

  哲学源于生活世界,而又以否定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生活世界的变革。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活世界,会产生不同的哲学观念和哲学理论。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时代,多元的哲学必定会发生接触、碰撞和交流,即展开哲学对话。哲学对话是不同世界观、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是整全的根本的信念或信仰体系的交锋,是不同的文明灵魂的对话。因此,哲学对话必是漫长的交流、理解和互释的过程。哲学对话又能以接受为目标,如果人类只接受或只有一种哲学,这即是哲学的终结乃至文明的终结。哲学对话的实质是多元观点的思维方式在他者即异质性的哲学中各自拓展、调整自己的哲学理论,汲取和兼容他者优秀的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展,使各民族生活世界的交往和交流日益普遍,这为多元哲学的对话提供了生活世界的基础。不同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对话和竞争,不仅取决于哲学论证的逻辑力量和文化理念的感召力量,而且必须经受生活世界直觉的检验和参照。罗尔斯的“反思的平衡”是所有哲学理论都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方法。按照事情本身固有的辩证法,全球化的进展必然有逆全球化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兴起。此时多元哲学对话平和理性的声音,是当代世界的福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何迪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