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讲堂】胡正荣: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2022-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的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和网络内容建设,提出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作为重要历史经验,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为我们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媒体健康发展、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网络强国讲堂”第一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为大家带来以“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题的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 本网记者 张哲/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村村)4月14日,“网络强国讲堂”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开讲了!首期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他以“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题为大家带来了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分析透彻的讲座。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袁华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网全体员工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袁华杰主持讲座 本网记者 张哲/摄

 

  胡正荣教授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一是从宏观层面认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媒体”。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将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重大风险放到前列,与媒体直接相关。因而,媒体融合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媒体业务问题。《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有几个全新表述,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我们做宣传工作的主战场是哪儿?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主战场、主阵地,移动端是主渠道,这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定论性的表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到了有关媒体发展的四句话:第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第二,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第三,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第四,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他总结了媒体融合“一个要求、两个抓手、三个任务、四个目标”的核心要义。一个要求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两个抓手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三个任务即“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四个目标即“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胡正荣教授将媒体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中,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全面深入阐释了媒体和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当前中国的媒体融合已从“十三五”时期的1.0版走向了“十四五”时期的2.0版,即纵深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正在面临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多重风险挑战,推进和研究媒体融合均需在这一重大格局上来加以观照,方可准确把握其时代脉象。而且,中国是少有的把媒体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通过五年规划加以系统深入推进的国家,这彰显了媒体融合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方案。

 

讲座现场 本网记者 张哲/摄

 

  二是从中观层面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胡正荣教授指出,很多人会把媒体融合和全媒体这两个概念混用。媒体融合不等于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是手段;全媒体是发展结果,是目的。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才能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要求。他指出,媒体融合就是从“单一媒体”(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到“融媒体多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全媒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阶段。应该明确区域综合智慧平台的定位,在融媒体平台上实现信息治理体系和信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打造技术与内容两个核心,建立“内容+政务+服务+商务”四个体系,搭建“技术、生产、运营”三个团队,建设智慧全媒体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1·25”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胡正荣教授认为,全程媒体就是全时空的媒体,能够覆盖人与信息交流全程的载体。任何时间节点、任何空间所在都可以进行人类传播,真正做到最大化地释放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四个资源,即人、财、物、信息的互动潜力,从而可能最大化创造出由此而带来的各种价值;全息媒体就是全现实(真实现实+虚拟现实)媒体,能够触达人所有感官的、使人有完整体验的载体。人类将不仅实现真实现实连接,更能够实现虚拟现实连接,使得人与虚拟世界完全对接,而且在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也可能基本消除,人所有的感官都可以被调动,人的体验将可以被完全触发。全员媒体等于全要素连接的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连接、所有物连接、所有资金连接、所有信息(数据)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全效媒体等于实现各种场景效果的媒体,万物互联所有连接的节点,不论是人、物都可能成为一个释放信息并分享信息的中介,也就是媒体。全媒体不仅是传播传统意义的新闻、娱乐等信息的业务功能型载体,而是要传播数据、通过连接提供服务等的融合服务型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赋能这种全媒体传播,可以完成信息在任意时间、空间条件下,通过任意媒介到达需要到达的任意节点,在任意场景中都可以实现效果。

 

讲座现场 本网记者 张哲/摄

 

  三是从微观层面建构“智慧全媒体传播体系”。胡正荣教授从思维、技术系统、用户系统、产品系统、业态系统、体制机制等六个子系统,提出了构建智慧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是要建立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思维、全媒体思维。未来媒体更需要的是全媒体思维,是将媒体进行智慧化和场景化,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多元产品为基础,多个终端为平台,深度服务为延伸。二是要建立全媒体技术系统。掌握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等六大功能。三是要建立全媒体用户系统。转变对“受众、用户、生产消费者”的认知,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消费者即数据资源。如今的媒介环境出现四个变化,第一个是多屏化,第二个是移动化,第三个是社交化,第四个是场景化、智能化。新闻媒体在坚守内容为王的同时,更需要完善的是内容与用户的匹配。四是要善于开发全媒体产品体系。传统媒体产品注重的是版面、节目和栏目,而全媒体产品要求一次创意、多种生产、多次传播,一个内容多次导流,例如包括电视节目、影片、游戏、微博、教育、文旅场景等产品线和价值链打造。五是建立全媒体业态系统。在互联网业态发展中,要关注和紧跟业态迭代。从web1.0的门户流量时代,关注用户数、点击率和流量到web2.0的社交数据时代,关注社交化、大数据和精准,而web3.0的智能场景时代需要建立智慧全媒体生态体系,实现资源云端化、内容垂直化、服务场景化和产业智能化。从融合产品到自有平台再到智能生态,持续推进媒体融合迭代升级。六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单纯的物理融合是不够的,新旧媒体都要组织重构,不应只按照媒体类型划分组织,而应按照内容与服务用户为导向,利用业务流程和要素重构组织,实现体制机制优化。通过决策统筹、创意创造、生产制作、运营维护和三维叙事等多类新型人才培养,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此次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网“网络强国讲堂”的第一讲。袁华杰总编辑在主持时介绍了设立“网络强国论坛”的初衷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网络强国”这个概念,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还出版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内容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之前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一百篇重要文献。有鉴于此,作为网上学术理论高端传播平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深入研究学术理论网络传播规律,中国社会科学网举办“三位一体”的“网络强国论坛”。包括“网络强国讲堂”“网络强国专栏”“网络强国年度峰会”。

  据悉,“网络强国讲堂”,每月一期,邀请资深专家学者及业界相关负责人作主讲嘉宾,就嘉宾研究方向和学术前沿确定主题。“网络强国专栏”,在中国社会科学网首页设置专栏,开设二级页面,发表包括“网络强国讲堂”嘉宾的报告成果(报告文章、回放视频、剪辑合集、新闻稿件等)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约稿、访谈。“网络强国年度峰会”,每年年底设定主题,邀请30名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相关成果以“特别策划”形式刊发于报纸。

 

关键词:媒体融合;网络强国;全媒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赛)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