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志愿者】杨璐:中国观众从不吝啬给每一位运动员的掌声

2022-03-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防疫业务领域志愿者,驻守国家速滑馆防疫第一关。受访者供图

 

  在志愿服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网:以前有过志愿服务经历吗?为什么选择当冬奥志愿者?

  杨璐:我的志愿服务经历其实都是在最近两年,虽然我一直都对志愿服务很感兴趣,关注了很多义工团队,也梦想着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有一年时间,去大山里看看小学课本上的希望小学。但很遗憾,这些愿望都还没有实现。去年,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第一次参与到这样重大的活动中,入选时曾想着自己会在天安门广场的哪个地方工作,没想到最后通知在五棵松地铁站,虽然属于“外围”志愿者,但是我们每一名志愿者都还是十分兴奋,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志愿服务。这一次志愿服务也成为我志愿服务的开始。去年暑假,我的家乡河南遭受暴雨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我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这项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那次志愿服务经历也成为那年暑假最有价值的事情。

  报名做一名冬奥志愿者应该是在2019年我刚来到北京读书时所作的一个决定。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还没有过12岁的生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幕式的晚上,那时候我和我爸爸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幕式,当时就感觉自豪,太自豪了,觉得参与到奥运会的人该有多幸运、多优秀啊,我什么时候也能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没想到时隔14年,自己真的能够成为这其中的一分子。

  中国社会科学网:你是负责什么岗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有感到累或者烦躁的时候吗?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快乐或者很有成就感?

  杨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负责的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防疫工作,算是闭环外包括工作人员和观众进入“冰丝带”的第一道门。我们需要查验进入场馆的每位人员核酸、疫苗、体温情况,确保“冰丝带”的“安全”。

  让我觉得很快乐的应该是在我值观众岗的时候,接待了一群外国友人,他们在离开时用中文和我说了“新年快乐”。还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对小朋友说,你看姐姐在冬奥会做志愿者,多厉害,你也要向姐姐学习。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接收到了来自大家的善意。

 杨璐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冬奥会“小螺丝” 除夕下班后开始有点想家

  中国社会科学网:冬奥会恰好遇到春节。俗话说,百节年为大。是第一次过年没有回家团圆吗?除夕夜(年)是怎么过的?

  杨璐:虽然我今年已经25岁了,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朋友在外过年。刚开始其实还好,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工作、生活,感觉也很不错,但是除夕那天下班后就开始有点想家。不过,到了晚上的时候学校也有老师过来给大家发了慰问物资,大家一起在驻地吃了年夜饭,又组织大家和学校还没有过来驻地的同学以及在闭环内的两名同学视频拜年。还有家长、老师、朋友给我们发来了鼓励、祝福。但因为第二天七点钟就要按时到岗,所以应该也是我睡得最早的一年了。大年初一早早收到了来自父母的“大红包”,这也是父母对我独自在外过年、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关爱和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网:参加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独自在外过春节,家人朋友什么看法,有什么嘱咐吗?

  杨璐:虽然只是冬奥会中的一颗“小螺丝”,但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还是觉得我很幸运、很厉害,也向我表达了他们对我的鼓励和羡慕。也收到了很多来自父母、老师还有其他长辈的嘱咐,首先还是要我注意好身体、做好防控,工作时要遵守工作纪律、不懂的地方多听多问,还有就是要团结同学,关爱身边的弟弟妹妹们。当然,还要在完成工作之余不要落下自己的毕业论文和学习,因为冬奥志愿服务结束之后就要去面试,还要面临毕业,两边都不能放松。

 

杨璐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能够为北京冬奥会贡献力量 心中热情足以挡过所有寒风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

  杨璐:其实没有什么谈得上困难的地方,虽然大家都是在为北京冬奥会做志愿服务,但是每一位业务领域经理和老师都在用心“呵护”我们这些孩子。在验证测温棚里,老师们时不时会问我们冷不冷,让我们多穿点,还为我们搬来了电暖器。晚上最冷时,我总会想到,我们与雪上项目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比起来,已经很幸福了。我们还有一个测温棚可以挡一挡风,而他们却一直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室外工作。况且,能够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心中的热情足以挡过所有寒风。

  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大年初一的一个小插曲了。当天我们约定要对每一位进馆的工作人员说一声“过年好”,我在第一班岗时收到的回应比较少,休息时我问其他同学都说大家在很热情地说“过年好”。我反思了一下,可能因为我总是将“过年好”和“请您出示身份证”连在一起,声音也有点小,大家可能没听到或者反应时间较短。在后面值班的时候,我会在看到工作人员过来时就大声说“过年好”,这样果然每一个人都给予了我回应。那一天一直到下班我都很开心。

  见证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和无关奖牌的感动瞬间

  中国社会科学网:这次的北京冬奥会志愿经历会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杨璐:首先,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源于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情怀和责任,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更好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在之后的人生中继续坚持志愿服务的信念和决心。其次,这次的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经历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曾接触过的冬季运动项目,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也会拓展自己在冰雪上的爱好。早在2015年中国申办冬奥会时就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如今,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我也会拉着家人朋友一起走上冰雪场,加入到全民冰雪运动中去。最后,这次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不仅看到赛场上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也见证到了赛场外很多无关奖牌的感动瞬间。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柔和友善也会成为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教会了我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待人处事的道理。

  中国观众从不吝啬给每一位运动员的掌声

  中国社会科学网:还有其他感悟或印象想要分享吗?

  杨璐: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2月12日在国家速滑馆进行的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高亭宇为中国代表队夺得金牌后,观众席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的速度滑冰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太大优势,高亭宇选手在第七组出发,暂列第一后,后面的每一组出发,每个人应该都十分紧张,既希望每位选手都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又希望我们的选手能在家门口打赢这场翻身战。最后我们的选手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34秒32成为这项比赛的冠军,无数人亲眼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信念。夺冠时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响起了歌曲“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那一刻我们只能用最热烈的掌声、最大的欢呼声来表达,那一刻,所有的感情都化作了泪水。赛后我在一位朋友的朋友圈中看到了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那面红旗应该是冬奥会闭环内的中国代表队带过来的,闭环外的观众席上,五星红旗也在悠悠飘扬。每当有中国选手上场比赛时,观众们都会展示五星红旗,表达对选手的鼓励,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速度滑冰每次只有两名选手同时出发,一场比赛下来,会有大概15组选手参加比赛,每当选手出场以及滑行结束路过观众席的时候,观众和看台上的工作人员都会向他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无关国籍,每一位站上赛场的运动员都值得最真挚的鼓励与掌声。每当有选手刷新奥运纪录或世界纪录时,观众席上都会有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运动员表达对他们的肯定和祝福,中国观众从不吝啬给每一位运动员的掌声。我想,这是当今时代中国人民的大格局,这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这也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最深刻体现。我们尊重每一位认真参赛的运动员,我们肯定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想对祖国、家人、师友或自己想说的话吗?

  杨璐: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心中的骄傲与热爱都化成了那一抹鲜艳的红。恰逢盛世,在祖国母亲的庇护下长大,是您给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展现自我的机会。幸不辱命,顺利完成了党和国家这次交给我们的任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代青年人的风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您,祖国!

  也要感谢家人、老师、朋友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想对自己说: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值得的,以后的每一次,都要相信自己,勇敢地迈出每一步。永远保持热爱,加油!

  中国社会科学网:加油,一起向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王村村采访整理 )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国家速滑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春;冰雪;运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